看了一段2011年的视频,几位财经专家对比亚迪大量投入资金研究新能源车这个话题评论。
他们普遍认为比亚迪对新能源车的投入是一种疯狂的理想主义的行为。 在当时国内基础设施条件十分不健全,行业标准尚未制定的前提下,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商业逻辑。
当时,在王传福这种“不切实际”的操作下,比亚迪的财务报表从连续利润大幅增长,到2011年捉襟见肘。善意一点的财经专家,比不敢想如叶檀,她是带着一种惋惜的态度评论这件事的。而其他一些所谓的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全是满脸不屑,甚至语气之中带着嘲讽。
今天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做出的成绩超出了大多数人当年的认知。打了许多财经专家的脸,打了很多权威同行的脸。
我们敬佩王传福的勇气和魄力,我们虽不是企业家,但我们可以从王传福身上学到太多的东西。
受家庭背景、学历背景、经济背景、社会背景的诸多因素影响,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有些事是不能去做的,是做梦都没办法实现的。在他的意识和认知里,早已经给自己设定了人生的上限,他们做梦也永远不会超过这个上限。
有一天你可能会发现,你做到了你根本想象不到的事,达到了一个你想象不到的高度。 那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想你不知道这件事有多么困难,你不知道这件事有多么凶险,你不知道一旦你做不成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你只是看似莽撞无知的去行动了。你没有胆怯,没有恐惧,你的无所顾忌,你的天真无知,你心无杂念的行动,真的就让你实现了这一切。
你要感谢你超强的行动力,但你更应该感谢你的一无所知,你的百无禁忌。你的感谢,你得感谢你没有让过度的思考,从而限制了你的思维和认知的上限。
但是,你几乎不会去做,你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 这就是你思维的上限,是限制你行动力的禁锢,是你行动的天花板。
我们受到的传统教育是不要胡思乱想,要脚踏实地;不要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不要去做那些你能力根本达不到的事。而根本的问题在于你究竟有多大的能力?不去尝试一下,你自己也不知道。
所谓潜在的能力,就是因为谁都不知道, 才被称为潜力。 潜力不被开发出来,永远都是潜力,永远也不能成为能力。
我们要少去想,多去做。不要急着吓唬自己,贬低自己。 先做做再看,做不成无所谓,万一做成了呢?
“王后将相宁有种乎?”,没有这样振聋发聩的质问,怎么会有改朝换代?历史又如何能够前进?
每一次科技的进步每一次社会的变革都需要有人提出这样的质问。他们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是人干出来的。人能逆来顺受,也能愤而逆袭。
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一定会真的成为什么样的人,但他会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 求其上者得乎中,求其中者得乎下——我们的眼光要盯着天空,不要盯着房檐。眼睛盯着房檐的人,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天空的高度。但眼睛盯着天空的人,有太多的空间超过房檐的高度。
强烈的渴望之下,必然会驱动有效的行动,引起周围环境的变化,甚至引起整个社会磁场的变化,让事情朝着你自己渴望的方向,去发展转化。这就是人生理想的意义。
当人们处在同一条起跑线的时候, 我们可以去比谁更有想象力,随着想象力更大胆。 然后才是去比谁对自己的理想更渴望?谁更善于用这种渴望驱动自己的行动?
如果真的怕自己失望,真怕毁了自己的自信,不敢设置更高的目标,那样也无所谓。那也别去胡思乱想,开始埋头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