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当中爷爷是少有的好脾气,从来没有见跟谁红过脸,也是村里有名的实在人,街坊邻居对爷爷都蛮是尊重。
提起爷爷,还要从我的太爷爷说起。太爷爷是个教书先生,良田数顷,家底还算殷实。小时候姥姥去隔壁村太爷爷田里偷果子吃,被抓到没有被打的狗血喷头,把姥姥直接给放了,那时候姥姥还小,但一直记着太爷爷是个好地主。这也是后来,虽然爸爸是地主成分的家庭,姥姥也没有反对妈妈嫁给爸爸。
大房肚子一直没动静,太爷爷就娶了二房,二太奶奶怀孕后不久,太爷爷因病就去世了,爷爷出生后刚记事,就赶上十年文化大革命,若不是念在老太爷在世的时候积德行善,爷爷和太奶奶兴许被文革给斗没了。没赶上好时候,爷爷从记事起就很懂事,因为成分不好,干的都是生产队最脏最累的活儿,好在爷爷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学得做木匠的好手艺,艰难度日勉强糊口。等到爷爷适婚的年龄,虽然1.85米的个子,相貌堂堂,但因为成分不好,没有媒人说亲,更没有姑娘愿意嫁。
奶奶结婚第二天,丈夫就参军走了,后来就再也没回来。奶奶生下大伯,一个女人带个娃娃,过日子也是异常艰难,爷爷帮了不少忙,一来二去就有了感情,后来奶奶就带着大伯嫁给了爷爷,也算祖上有灵,婚后奶奶给爷爷生了5个儿子1个女儿,人丁兴旺,爷爷在村里也逐渐有了一席之地。
爸爸排行第三,随爷爷性格,也继承了爷爷的木匠手艺,精益求精,等到爸爸成家立业以后,开始实行个体户,爸爸给别人做起了嫁妆,乡里乡亲的嫁女儿置办嫁妆,基本都是爸爸的手艺。家里是农村少有的万元户之一,也是最早一批有黑白电视,录音机,摩托车。伯伯叔叔们也都勤勤恳恳,日子都过得去。爷爷非常知足,每每提到儿女都很是自豪。
大伯虽然不是亲生,但爷爷从小视如己出,一直到大伯成家,大伯母人事比较多爱计较,分家以后就不让大伯在跟爷爷来往,爷爷一辈子没跟人争过抢过,对待大伯爷爷拍着胸脯说他问心无愧,也没有跟大伯计较,爷爷说只要他过得好就行。
爷爷对待我们这些小辈们,从来都是笑脸相迎。逢年过节,要置办年货,炸果子蒸馒头等等,一家是肯定忙不过来,所以叔叔伯伯们会并在一起,你帮我我帮你,年货置办又好又有效率,这也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候,爷爷是活最齐全的那一个,哪里需要就那里帮忙。记得小时候烧的是灶台,最爱吃爷爷烤的山芋,每次不管爷爷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拷给我们这些小辈们吃,那种热闹的场面至今都记忆犹新。
我初中就住校去县城读书,每逢暑假回家,爷爷就会送些自己种的蔬菜,还有自己家鸡生的鸡蛋,话也不多,东西放下就走。
后来参加工作以后,每过年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先去爷爷奶奶家报个到,那个时候爷爷70多岁,依然精神矍铄,腰板挺直,家里好吃好喝的都挨个拿个遍,看着我们这些小辈们,笑眯眯很满足的样子。有一次听爷爷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说他这一辈子最感谢的就是毛主席,解放了新中国,有机会想去北京天安门看看,这辈子就无憾了!
随着工作阅历增长,也逐渐有了些积蓄,想计划带爷爷去北京看看的时候,奶奶哪里都不愿意去,也不愿意让爷爷去,4年前奶奶瘫痪在床,爷爷一直在身边照顾,从未离开半步。所以计划一直拖着,两天前奶奶去世,心里一直盘算着,等过了这个冬天,开春一定带爷爷去趟北京,帮爷爷圆个梦。
计划还热乎着,今天晚上突然听到噩耗,爷爷因为新冠并发症,突然去世,眼泪忍不住瞬间直流,心疼爷爷,刚把奶奶送走两天,就撒手人寰。于我而言最终还是没能如愿带他去北京,心中不免万般遗憾!
生命就是一个循环,虽然生老病死在所难免,但不免还是会有诸多不舍,爷爷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先是养活6个儿子1女儿,然后是在奶奶身边照顾,一辈子也没出过我们那个小县城。作为长女,爷爷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能握在手中的只有现在,别等 别遗憾!
爷爷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