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喜欢把“为了孩子”作为自己做事情的动力。
奋力一跃,完成挑战项目,展现的是自己的勇气,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呢?考上MBA,家长的学历更上一层楼,和孩子又有什么关联呢?完成挑战的兴奋感和成就感不会转移到孩子身上,学位证书上也不会有孩子的名字。一切都是家长的收获。
不要总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做自己的事。说好听点,这是家长对孩子的爱,说难听点,只是家长在“绑架”孩子,满足自己的诉求。家长打着这个旗号,让自己顺利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便随时随地地要求孩子、斥责孩子、否定孩子。一旦孩子不顺从,家长就会用这句话绑架孩子;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家长也会用这句话为自己辩解。
没有人会否认父母对孩子的爱,但如果父母总是用错误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就会让爱变成了“害”。许多父母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他们的语言行为常常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一旦自己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不会再爱自己。于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了捆绑孩子的绳索,孩子开始厌烦父母、厌烦父母的爱。
父母要以正确的方式爱孩子,以孩子想要的方式爱孩子。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只是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弥补的事情做了,父母会很舒服,如果不做,父母会很难受。可是,父母“自以为是”的爱,并不会被孩子接受。
爱是一种需要以对方感受为标准的主观体验。如果孩子没有感受到,这就不是真正的爱。
无条件的爱是不求回报的,这样的父母只在乎孩子是否幸福快乐,不在意是否能从孩子这里得到什么,当父母试图告诉孩子要回报父母时,孩子收到的就是有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是安全的,孩子能在父母面前袒露自我,愿意表达真实的情绪和感受;无条件的爱是宽容的,父母不会计较或衡量自己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是否匹配。
如果父母的言行总是在对孩子强调自己的付出和得到,那么孩子收到的就是有条件的爱。父母只要给予无条件的爱,不要邀功,也不要要求孩子回应。
孩子真正想要的爱是无条件的信任、肯定和倾听。
不要邀功,不要绑架,给孩子无条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