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俊 李标/文
古镇庄墓,历史悠久,水陆交通,商贾辐辏,货殖贸易繁荣,然而,其地名来历一直存在分歧,地名含义也是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庄墓开埠始于春秋,得名于战国时期。北宋、元、明时期兴起,盛于近现代,历代传承,具有古老而鲜明的地名语词文化和深厚而独特的地名实体文化特征,构成了庄墓灿烂的地名文化。
庄墓地名语词的来源旧有三种说法:一是“楚庄王墓”说,二是“庄木桥”之讹称说,三是“庄家桥”之讹称说。然而细加考证和分析,似乎都不能服人。我们经过查阅大量 的历史文献后发现,墓主应为楚顷襄王妃、考烈王母亲庄姪,即“楚王妃庄姪”说。
先论楚庄王墓说。这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语源。清光绪《寿州志》云:桥侧有大冢岿然,并出土楚砖,断为楚庄王墓,称庄墓桥。该志《艺文志·金石篇》还有一篇题为《周楚庄王墓砖》的记述:“距寿九十里有庄墓桥,以楚庄王墓在得名。岁久,隧道坍坏,土人多于其旁得古砖,故老传闻久矣。乾隆四十三年春,毕秋帆尚书迂道访其处,张荪圃刺史偕往。取数砖,遂畚土塞之。嘉庆癸酉,友人有旧藏此砖者,出以赠予,无文字可据,未敢遽以耳治也。惟休邑汪君际泰曾为刺史,勒砖铭犹能识之。持视新安砚工鲍君,亦断为东周砖,盖尝为秋帆尚书制砚故也。以此征信,因列为古砖第一。”
很显然,这段记述看上去有理有据,其持论肯的,证据充分,似乎无懈可击。对于“断为东周砖……以此征信,因列为古砖第一”,我无异议,但就此说墓主为楚庄王,还是疑点多多。
一则此前的志书为何不作此论?宋《元丰九域志》只说:宋时为寿州寿春县沿河乡庄墓桥;明嘉靖《寿州志·沿革》载:“战国,秦击楚,楚考烈王东徙都寿春,命曰郢。秦灭楚,虏王负刍,以其地为九江郡,置寿春邑。”而在《丘墓》条中只列淮南王墓、廉颇墓、皋陶塚、春申君墓、宓子贱墓、杨行宓墓、英布墓、刘裕墓、曹良臣墓等,未列楚庄王墓,可见其对“楚庄王墓说”也是不置可否、不予确定的。同样,在明嘉靖《寿州志》中,《桥梁志》称:“庄家桥,东南九十里。”《建置志》说:“蔡城乡分八图:北炉桥集,庄家桥集。”《渠堰陂塘》志曰:“葛塘,沿河乡,去城一百里,埂长三百六十丈,横阔三百六十丈,深六尺,水门四座,使水民四户,放水沟四道。”《坊牌》志有“一飞坊,为举人谢溥立”。清乾隆《寿州志》则称“庄木桥集”,也未称其为庄墓桥,同样能够说明问题。至于其余两种认为“讹称”所致的论断更是牵强附会,大有臆断和穿凿的嫌疑。
二则楚庄王陵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已成定论。据《荆州志》和《江陵县志》记载:楚庄王墓在纪山寺北部薛家大洼的“熊家塚”。其距离楚国古都纪南城遗址仅约26公里,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楚国保存完好的大墓。2006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荆州市开展了保护性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仅玉器就达3000多件。
既然庄墓因楚墓葬而得名是确定无疑的,那么,墓主究竟是谁呢?去年以来,我们在参与编写《安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申报材料》和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专家组工作中,集中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从中寻找答案,直到找出了有关楚考烈王母亲庄姪的传记,眼前才豁然开朗。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考烈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寿春,命曰郢”。考烈王熊完之父顷襄王好台榭之乐,国势日微。顷襄王终致都破,先迁陈郢。庄姪为楚县邑之女,年十二,忧国事,曾谏于顷襄王,为王妃,生完,即迁都寿春的楚考烈王(刘向《列女传》)。考烈王熊完,于公元前264年即位,前241年迁都寿春。庄姪时年应在60岁左右,史书并无庄姪薨于旧都的记载,可见应该是随迁寿春的。楚在寿春存国十九年,方为秦所灭。《越绝书》谓“寿春东凫陵坑诸侯王所葬也”,而寿春周边亦无庄姪墓葬的记载和发现。庄墓在寿县东南九十里、庄墓镇北二里孙岗,墓主脚踏流水,头枕高岗,左青龙,右白虎,可谓风水宝地,其为庄姪墓无疑。
附:西汉刘向《楚处庄姪传》:
楚处庄姪者,楚顷襄王之夫人,县邑之女也。初,顷襄王好台榭,出入不时,行年四十,不立太子,谏者蔽塞,屈原放逐,国既殆矣,秦欲袭其国,乃使张仪间之,使其左右谓王曰:“南游于唐,五百里有乐焉。”王将往。
是时,庄姪年十二,谓其母曰:“王好淫乐,出入不时。春秋既盛,不立太子。今秦又使人重赂左右,以惑我王,使游五百里之外,以观其势。王已出,奸臣必倚敌国而发谋,王必不得返国。姪愿往谏之。”其母曰:“汝婴儿也,安知谏?”不遣,姪乃逃,以缇竿为帜。姪持帜伏南郊道旁,王车至,姪举其帜,王见之而止,使人往问之。
使者报曰:“有一女童伏于帜下,愿有谒于王。”
王曰:“召之。”
姪至,王曰:“女何为者也?”
姪对曰:“妾县邑之女也,欲言隐事于王,恐壅阏蔽塞,而不得见闻。大王出游五百里,因以帜见。”
王曰:“子何以戒寡人?”
姪对曰:“大鱼失水,有龙无尾,墙欲内崩,而王不视。”
王曰:“不知也。”
姪对曰:“大鱼失水者,王离国五百里也,乐之于前,不思祸之起于后也。有龙无尾者,年既四十,无太子也。国无强辅,必且殆也。墙欲内崩,而王不视者,祸乱且成,而王不改也。”
王曰:“何谓也?”
姪曰:“王好台榭,不恤众庶,出入不时,耳目不聪明。春秋四十不立太子,国无强辅,外内崩*坏。强秦使人内间王左右,使王不改,日以滋甚,今祸且构王,游于五百里之外,王必遂往,国非王之国也。”
王曰:“何也?”
姪曰:“所以致此三难也,以五患。”
王曰:“何谓五患?”
姪曰:“宫室相望,城郭阔达,一患也;宫垣衣绣,民人无褐,二患也;奢侈无度,国且虚竭,三患也;百姓饥饿,马有余秣,四患也;邪臣在侧,贤者不达,五患也。王有五患,故及三难。”
王曰:“善。”命后车载之,立还返国,门已闭,反者已定。王乃发鄢郢之师以击之,仅能胜之。乃立姪为夫人,位在郑子袖之右,为王陈节俭爱民之事,楚国复强。
君子谓庄姪虽违于礼,而终守以正。诗云:“北风其喈,雨雪霏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此之谓也。
颂曰:楚处庄姪,虽为女童,以帜见王,陈国祸凶,设王三难,五患累重,王载以归,终卒有功。
明万历汪道坤刻本评曰:甘罗十二为相,今古艳称,彼犹奇男子也。庄姪以十岁女童,胪列楚国隐事如烛,五患三难,即黄发耆老,未见通达国体,陈说若斯,而庄姪能之,倘所云圣女非耶,后车之载,而即立为夫人,非云幸矣。第张仪当楚怀王时,变诈反覆,楚欲杀之,此何犹受其间?郑子秀,怀王之宠姬也,是张仪所为获两处之金,教掩鼻以恶王臭,而杀赵女者也。此云庄姪位在其右,殊觉传讹,乃宋玉尝赋高唐,则唐之游,似随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