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敏捷团队成员个数建议在7±2比较合适呢?
有个软件开发领域的传奇人物劳伦斯·普特南曾花大量时间调研团队人数和团队效能的关系。
他从数百家公司里选取了491个难度相等的中型项目作为调研数据,结果显示,3-7个人的团队需要的工时只有9-20个人团队所需工时的25%。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是隐藏的沟通成本。
沟通成本是一种隐性的成本,它在报表上看不到,无法被统计与分析,又很难被察觉与发现,但是它却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组织的效益与利润。沟通成本是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大公司讲制度,小公司讲人情,最终指向的都是降低沟通成本,从而提高效率。
我们常见的团队沟通模式有链式沟通、轮式沟通、全通道沟通。而团队中一般都会采用全通道沟通模式。当团队人数增加时,彼此合作的沟通渠道就会增加。一般情况下,5个人的沟通渠道是10条,10个人的沟通渠道就达到了45条,具体的计算公式为,沟通渠道=N(N–1)/2。其实这是图论的一个经典公式:平面上有n个点,问这n个点之间可以画多少条不同的线段,也就是在计算全通道沟通模式下,所有的点和他们之间线段之间的关系。当团队成员开始增加的时候,团队成员直接面临沟通渠道的增加的风险,团队成员越多,团队的沟通渠道将成几何指数增加,沟通成本也自然越大,所以团队成员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避免沟通成本吞噬团队效益。
然而,这个合理的范围为什么是7±2呢?
《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乔治·A·米勒的一篇重要论文,1956年发表于《心理学评论》(The Psychological Review)。
1956年,米勒最早对短期记忆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神奇的数字:7±2”。他注意到年轻人的记忆广度大约为7个单位(阿拉伯数字、字母、单词或其他单位),称为组块。后来的研究显示广度与组块的类别有关,例如阿拉伯数字为7个,字母为6个,单词为5个,而较长词汇的记忆广度低于较短词汇的记忆广度。通常,口头内容的记忆广度(阿拉伯数字、字母、单词等)强烈取决于朗读这些内容的时间。其他一些因素也影响到人类标准广度,因此难以将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的能力限制在许多组块内。这个原理放在团队协作中也处处能体现他的神奇之处。
正是因为7±2这个神奇的数字,保证了团队既能通过人员增加达到生产力的增加效果,又能合理控制沟通的成本,达到高效协作的目的。沟通成本的不断降低,就意味着默契度的不断上升,当一支团队彼此都心照不宣就可以做事情的时候,可以想象这支团队的效率是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