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期,孩子买了车,执意带我们去城里看电影《八百壮士》,我不以为然。说道现在的电影没啥看的,电视、手机上的影视剧片,应有尽有,足不出户,想看啥就看啥,跑城里看电影,没有多大意思。孩子说,那不一样,公映期间,能够第一时间看八佰,而且是高科技数字电影,立体感真实感强,观看氛围、体验、感悟完全不同,是手机、电视观赏不到深刻、鲜活美育价值的。我接着沉思道:屈指数来,三十年没像样地看过一次电影了,真不知道当代电影的公映意义和价值了。
于是,孩子驾驶轿车,导航导引到新苏果超市五楼数字电影院。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扫码购票,进到电影院,发现已经开映。我们手捏电影票,谨慎地拾级而上,恰如登楼梯,趁着荧幕反光,看见座位上高矮个不一,带着立体眼镜,目不转睛地观赏着的年轻人儿,大快朵颐……荧幕宽大无比,戴上3D眼镜,全部身心被抓住了,随着剧情发展变化着,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悲愤不已,时而扼腕痛惜,时而痛快淋漓……
放映完毕,灯光全亮,柔和舒适,环视四周。原来楼房内的影院,空间不大,不过一间楼房的大小;放映灯光,从后墙上方的孔洞里斜射下来,硕大屏幕满屏了,灯光柔和。座位、屏幕间距不超过十米,座位紧凑雅致,高度略显陡峭。我连连称道,现代化影院,与时俱进,精致玲珑,不错不错!
回家路上,不由得浮想联翩,小时看电影的一幕幕清晰起来。
三四十年前的七八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匮乏,看电影成了老百姓的文化大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劳累了一天,喝过汤,四邻八乡男女老少,潮水般涌向村中路口,那里早已将雪白雪白的宽银幕张挂在两棵树杆间,做着无字广告:今晚有电影,快来看了!小伙伴们,纷纷从家里搬来凳子,放在放映机前面最佳位置,有时为了先后顺序,争执得面红耳赤,甚至打骂起来。
一个村往往十天半个月放场电影,而西南六七里路的林场部,东面三四里新建双楼矿部,则是三天两头地放映时髦电影。我们便吆三喝五,成群结队地南跑东奔。天上的星星布满天空,眨呀眨的,离我们很近很近,举起手来似乎可以摘到星星,空气异常清新,河沟里的水清澈见底,游鱼可见。
我常跟着又说又笑本家大哥带领的大部队,颠颠地走走跑跑,常常一路上一言不发。如果前面有人做恶作剧,说句唬人的话,吓得我们争先恐后地跑起来,直往前追去了。到了放电影的地方,荧幕前后瞧瞧,反面也有人看,只是字颠倒了,便选个站位认真地看起来。看着看着困了,熬不住的话,有时竟然睡着了,直到刹了电影,听到此起彼伏的呼唤声,脚步声,才知该跟着本家大哥带领的大部队回家了。至今记得那次好影片叫《大闹天宫》,也没能完整地看过。月朗星稀,乌鹊南飞。回家路上真温暖、幸福!
东矿院里人山人海,有站在凳子上的,有站在自行车座上的,有站在石墩子上的……由于路途遥远,我们偶尔去过一两次,不再念想了。
看电影,那种跑场,喊叫情境,充满着纯朴的乡土味道,至今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