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马保国大师被一壮汉KO,仅40秒被打趴3次。有句老话叫拳怕少壮,我认为这场比赛并不公平,两人毕竟相差了19岁,一个69岁,一个50岁。马老师以将近古稀之年,还能上台跟人对打,打趴3次身体无大碍,第二天又出来继续吹牛,这也说明长期练习太极拳是可以让身体硬朗。
可惜,观众并不买账,觉得太极拳大师都是笑话。在此之前,马保国对于自己的实战能力各种吹嘘,擂台上却表现得像一个毫无战斗力的老者。现在的太极大师确实让人失望,明明只练了太极养生操,却天天吹嘘柔劲、推手、内力气功等,玄之又玄,实战能力不堪一击。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误解了太极拳。现在大部分人练习的太极拳属于养生操,它的主要作用是养生,强身健体,就像是广播体操一样,并没有实战能力。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家拳,它最初是用于对打格斗,只是后来为了适应一些普通人练习进行了改版而已。
其实,太极拳在30年代,40年代是很小众的拳。只有那些家里有地位的,或者社会名流,才有门路去练这个拳。解放以后,我们国家,把这些功法,作为福利造福老百姓,让老百姓多锻炼太极拳少上医院,以前古代还有把太极拳作为这个处方开的呢。我们现在,因为得到太容易,很多人,也没有去感谢这个太极拳,挖空心思想把太极拳去作为赚钱的手段。这样也就造成太极拳啊,就像白菜一样的廉价了。太极大师也被看成笑话了。
事实上,太极拳是武术运动的一个种类,与其它武术运动有许多共性。所谓较好的武术基础,是说如果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能够学什么像什么,影碟中教练所说所做,自学者均可举一反三地理解。一般经过专业培养,有数年功夫才能有这种水平。如果自学者具有或形意或八卦的功夫,情况还会更好。因为所谓内家拳术,就是指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是一回事,可以触类旁通。即使如此,传统武术尚技击,现代武术尚套路。从现代意义上,自学一些太极拳竞赛套路、模仿一下拳架还能行得通。如果从技击意义上掌握传统太极拳精神,则必须研究经典理论。如果没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则不可能领悟传统太极拳精髓。
老一辈的人,拳法都是少而精。拳练不下去了,因为没得着法门,精髓出不来,生理没起变化。对的东西,都是奥妙无穷,练对了自己有感应。这时候不用人教,自己带着自己就上路了。什么也不顾,就是一门心思待在拳里,如同入了大定。遍体通透,身心舒泰,这是拳开始了变化。不舍得出来,一练就是半天儿。不强迫自己练,是心甘情愿的,这时出来的是道上的东西,在哪儿都感觉海阔天空,这是生理影响了心理。修心的基础,是修身。都说自性不二,人身难得。有形无形互为依托,修行才能进益。
因此,综上所述,可以看得出,太极和太极拳是两种东西,太极是一种思想境界,而太极拳是一种拳法,讲究的是苦干与实干。
太极拳就是一套农村把式功夫,看过陈家沟老一辈练拳视频的都会发现,一招一式都是那么地朴实无华,干净简洁,毫无观赏性。太极拳的练习,要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反而结果来得要容易些。一套拳学会容易,学好不易。练一套拳,就要练好,练精,真正让拳理在你的行拳走架中体现得淋漓至尽,把自己熔融到大自然之中,达到一种境界,进入一种状态。真正体会到有病去病,无病健身的要旨。到了这个时候,太极拳回馈给你的就会是健康的体魄和不尽的快乐!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自绿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