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一连2排理世喵)
25天输出了24749字,我100%完成了98%的人都完成了的主线任务:
①听了9场分享,做笔记。
②读了10本书,写了10篇清单文。
③12天阅读材料,写了12篇感悟。
额外刷了副本:
①尝试用思维导图、涂鸦笔记、SmartArt、辐射图、泡泡图、天盘图来做静态笔记,用focusky来做动态笔记。
②做了运营搞事组的小助手:阅兵、颁奖、晚会主持。
③做了4次分享:微信制图、涂鸦笔记、手机扇形图、阅兵折线图+扇形图模板使用。
想要了解更多?看视频吧。
如今的我,漫天的信息,也能冷静的看着,并从中找出有用的;一个个活动,也有时间参与,还能分享并在他人的分享中学习。
但来到行动营之前的我,不是如此。
我喜欢凡事尽在掌控范围内,就连吃饭也是。
那时大一,第一次去从未见过的姑姑家吃饭。姑父想这得隆重啊,不过3个人,做了20几道菜。你知道我的反应是什么吗?
我走向桌子,皱眉斜眼,不顾初次见面的姑父和表妹,生气地哭了。
对,哭了。
不在掌控范围内的事,于我,就是灾难。20几道菜太多,我吃不完(虽然没有人要求我吃完),这暗含着无计划性,接下来长时间有剩菜,体验很差。平时在家,我都只能忍桌面上不超过4道菜——这样一家四口便有很大概率能够解决掉它们。
为了保证寿命,我不吃太烫的食物,饭要提前半小时盛好,凉上。不能太早,会冷透,不能太晚,等待就是浪费生命。
这样的事不甚枚举,容错率低,便常常暴躁易怒。
你看过电影《简单的西蒙》吗?西蒙就是我想要活成的样子。
准时准点做标准流程,一切都井然有序。如果只是自己,当然做得到。但生活不止我一个人,比如刚才那个场景。
有时会因为太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而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喜欢、讨厌和忽略这三种状态中,忽略会带来更可怕的后果。不需要去讨论米饭实验,看那些家庭教育失败的例子就可以得知。
意识到问题的我,想要求变,不知从何开始。
加入行动营,计划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我和行动营之间的缘分来自于我家先生,他曾在第一期行动营有所收获,虽然对我来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改变。我没有什么懒怂拖,只是单纯的想要走过我家先生走过的路,了解一下行动营的价值。以为读书写文不过是寻常的任务。但回顾过去,这些看似寻常的任务却给了我很大的收获。
01.我可以慢下来,慢是为了更好的快
行动的清单期需要读10本书,然后输出文章打卡。我不知道清单是什么打卡方式,但我想提前做好准备。于是打卡开始前,我就已经读完了6本书,还有两本已经读完一半。
虽然有这么大的提前量,但是由于不会写清单文,刚开始打卡的几天总会拖到凌晨12:00。写完了就正好打卡,拿到了拼命三郎。
拼命三郎的晚睡早起状态差buff,笼罩着全家。我想要当拼命三郎吗?不,我想要的是每日最佳。
第5天,痛下决心:11:00上床就睡,不管12:00的打卡。刚改变状态的那几天,我竟得了妙笔生花,甚至拿到了最佳。
慢慢的我发现,很多事情可以不急不躁的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呢?因为语文是我的弱项,写文章和做阅读理解对我来说都很难。为了写出好文章,只能经常连着10个小时伏案。文章耗时大,影响了我清单上的任务。
这让我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任务,有的任务不必提前两天完成,有的任务不必提前一周就完成,也有的任务,不用提前一两个月就完成。
后来我的的任务清单,就好像去吃饭点菜的菜单。一家店有很多好吃的菜,你不必每道都要,全都吃完。
02.不让别人的过错影响自己
对自己高要求的人,总是免不了对别人也很高要求。比如,与几个要好的同事一起做视频这件事。商量每人每周做两个。
第10周了,还有人一个也没做。以前的我非常暴躁,用别人的过错为难自己。行动营以后的我,就偶尔提醒一下,没有完成也不会去催。取而代之的是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每天录三个视频,发两个。稍微提前一点点,以免突如其来的任务打断了进度。
于是我可以花四天时间写成长日记(这是第2篇),花一天时间做成长视频。与此同时,教学视频没有断更。粉丝在一天天的成长,每天大概增长1~5个。
03.读书得法
以前的我不会读书,不能够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要读第2遍、第3遍甚至读几十遍。即使是我喜欢的那本《遇见未知的自己》,初读感觉如获至宝。但第2遍翻开时,连5页都读不下去。
在行动营为了写好文,很多书我已经提前读过。但到写文的时候却难以下笔,只能一遍一遍的去翻看原书,这样我竟找到了读几遍的乐趣。也让我知道了向书求助的好方法——以教为学。
读书,也是让我能够慢下来的很好的方式。所以接下来,打算开始100天33本书的计划,顺便,日更。
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了行动营,我们都有自己的收获。
而我的最大收获是,成为了我家汪的同频者,能一起进步一起玩耍。世界很奇妙,很多人在这里学到了如何变快,而我学到的却是如何变慢。慢一点,就能在爱的时候不辜负人,玩的时候不辜负风景,睡觉时不辜负床,一个人时不辜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