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格力电器将全国多地专卖店招牌及线上直播间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这一动作看似简单更名,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品牌谈判博弈。从李力刚老师的谈判逻辑来看,格力此举既是对过往困局的突围,也是对未来趋势的押注。
过往困局与当下破局
格力近年面临空调市场增长放缓、多元化业务成效不足的挑战。董明珠主导的"董明珠健康家"战略,通过场景化体验、数据可视化和智能交互服务,试图重构零售价值链,以"健康"概念差异化竞争。这一策略本质是"优势态度"的体现——借董明珠个人ip的强传播穿透力,快速吸引流量并贴近消费者主动进攻。
目标设定与资源整合
格力此次更名的核心目标,是强化品牌人格化属性,抢占消费者心智。其"底线"是保持格力体系不变,仅通过门头更换实现品牌升级。在资源准备上,格力选择春节前时间节点更名,利用节日流量高峰造势;地点布局覆盖四川、山东等多地,形成规模化传播效应,符合谈判中"地点选择把对方变小"的战术。
争议中的长期博弈
尽管短期关注度飙升,但风险同样显著。董明珠已70岁,个人ip与企业深度绑定可能引发未来品牌断层风险。有分析指出,当企业命运过度依赖单一管理者形象时,本质上构成了战略脆弱性——如同谈判中"红白脸策略"的失衡状态,任何个人层面的变量波动都将直接传导至企业价值体系。正如李力刚老师强调的"妥协方案需时空双重策略",格力需提前规划接班人ip或品牌过渡机制,避免陷入僵局。
这场更名事件,本质是格力在行业存量竞争中发起的主动谈判。它验证了"先心情后事情"的沟通逻辑——用董明珠的强人设激发消费者情感认同,再以智能化服务实现价值转化。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信任,这恰是谈判智慧中"纵横捭阖"的终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