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liver Lin
编辑:Oliver Lin
“这是我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
11月27日,让观众苦苦等待了近两年的《一秒钟》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是一部从预告片无法准确推出核心内容的电影。从10月定档到上映之前,小编一直在猜想国师张艺谋,这次想怎样去表达这份对电影的爱。
如果仅仅是用“放电影”这一主题来追忆当时他与电影的相遇,那这封情书未免太显苍白,可如果是想呼应今年的扶贫问题,无论从时间来看,还是从受众来看,恐怕都有些束之高阁。
但当看完影片,我才明白张艺谋导演,这次既是指导也是观众,他无时无刻不静坐在泣不成声的人群中,感受着电影带给他人生的改变,观察着人们对与电影人物交换灵魂的渴望,体会着作为一个欣赏者能从荧幕中触发自己生命中某一个瞬间的悸动。
毕竟,张艺谋导演已经说了“这是一封情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情书就是所谓的第一次告白,对于张艺谋导演来说也是这样,并且这次勇敢的尝试不仅要挑战观众们对特殊年代事物的理解,还回答了一个问题。
这就像异性不解的问着自己“为何会喜欢我”一样,张艺谋导演用电影本身来回答电影对他的提问。
“逐渐变成寻常小事的放电影,在我心中依旧大事”
手工的马甲、文邹邹的框架眼镜、时髦的鸭舌帽,在那个条件简陋的礼堂,满是破旧衣着的人群中,范电影就是最文雅的存在。但这好像与我们在历史中所了解到的并不相同,电影放映员的确是时代的产物,且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但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风尘仆仆的他们不会像范电影那样衣帽整齐。
当然,这不可能是因为单纯的艺术美化,我们只能猜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电影放映员在群众眼中就像是英雄一样的存在。他不同于教师,医生这种职业,不会在你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告诉你“知识就是力量”,也不会在你衣不遮体的时候告诉你要“注意健康”。虽然都同样令人尊敬且伟大,但在那样一个年代,电影中的情节与人物精神会给予人们更多的勇气去面对艰难的生活。
人的理想与光芒同样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张艺谋导演永远记的自己与电影的邂逅,也许就是那种能让周遭的人聚精会神忘记饥饿的力量让张艺谋导演爱上了电影。就像是我们经常将自己代入喜欢的角色中一样,“范电影”这个角色的设定很可能就是张艺谋导演年轻时想要成为的样子。
后来他走上了导演之路,一个是坐在幕布后观察着人们的笑脸,一个是坐在荧幕后期待着人们受着激励。无论到哪一个年代,只要人们对待电影的热情不减,“放电影”与“拍电影”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缺爱的女孩,一个劳改的父亲,一个导演想洞悉人们对电影的渴望
“在电影中看电影”这样一个情节其实在很多作品中都不难看到,但专门去说这样一件事情的影片并不多。由此可以引发的思考,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被带入到导演的角色中去,我们最想知道的事情是什么?张艺谋导演希望通过《一秒钟》来解开心中的疑惑。
张九声与流浪儿,一个是想要在电影片头的简报中看到自己女儿的父亲,另一个是单纯为保护弟弟偷胶卷罩的孤儿姐姐。作为影片情感的输出点与爆发点,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对电影最原生的渴望,这也是张艺谋导演想要的,他希望他的每一个观众都能像暴瘦至110斤的张译那样,带着愿望走进电影院,又在散场时带着满足离开。
“一秒钟太短。”
是的,眨眼的功夫24帧就那么过去了,对你来说不经意的一秒钟也许就是别人眼中想要留存在心中的永恒。有位朋友昨天告诉我:在看《一点就到家》时有那么一刻,让他情绪失控,失声痛哭。有时我们在电影中拼命的寻找着剧情与自己人生契合的那一刻。一部电影不长,也就2-3个小时,与漫漫的人生相比这一闪而过的时刻何其之短,可与短暂的闲暇相比,那令人感动的永恒又何其之长。
“即使在无奈与孤独中也要坚持”,这是电影送给我们的礼物
片中张九声拼命保护的胶卷上面有着他的女儿,同时也有着他最大的伤痛。那个在片头简报中卖力干活的姑娘,没有观众知道他是一个劳改犯的女儿,更没有人知道她挤出的笑脸背后有着多么心酸的理由。同样也没有人知道张九声在洗胶卷时心情是多么的复杂,因为电影是《英雄儿女》。
“那得争,只有争着干活,才能消除你对她的影响。”
张九声自责的涕泪横流,他伤心女儿因为自己的过错要与身强力壮的大人去争着干活;他伤心女儿好像从未因为这件事责怪过他,还选择了默默承受;他伤心自己为何不是电影中的王文清,却是一个逃狱的劳改犯。《英雄儿女》又名《团圆》,可他知道他不能,即便他被放了出来也不能去和女儿团圆,那样女儿所做的一切就白费了。
《一秒钟》将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都放大到了一个极致。你可能会因为工作太忙吃不上热气腾腾的饭,可你不会食不果腹;你可能会因为手头太紧而生活拮据,可你不会衣衫褴褛;你可能会因为负债累累而拼命赚钱,可你不会背负着一个错误在白眼中度过一生。
张艺谋导演用《英雄儿女》作为片中的电影,不是想反讽张九声的人生,而是想告诉大家有时候必须要在无奈与孤独中坚持,这也是电影送给我们的精神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