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与终身学习同等重要的还有终身理财
1 变革与焦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终身学习的概念就风靡朋友圈,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变得十分热爱学习。
在这个高速变革,不断洗牌的世界里,每个人就变得焦虑,知识焦虑,财富焦虑。
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快得有时候我们自己变不认识了。我们已经不能再沿用以前的思维来思考这个世界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觉得知识不够用,认知不够。其实说到底,就是钱难赚了,钱不够用了。
知识焦虑=财富焦虑
2 勤劳不一定致富这个时代
陈志武在《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中颠覆了一个中国人传统认知里的误区,认为勤劳不一定致富,传统中国父母对于我们的建议一般就是好好读书,考个好中学,考个好大学,学有硬本事,找份好工作,然后勤劳努力,你就会富有。
首先我不否定这种模式在现实中的成功可能性,我想表达的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创造模式其实没有这么固化,也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财富创造路径,之所以我们的父母会存有这种观念,其实就是一种路径依赖。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大多都是经历改革开放前的苦日子,经过改革开放的政策春风,成为第一代市场经济的亲历者,存在着先发优势,而且那个时候百废待兴,社会对于各行各业的人员需求极大,只要你抓住了一个机会或者一个岗位,然后勤勤恳恳工作,是可以享受到最早的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的,因此才留下了现在父母认知中的传统人生模式。
但是,作为新生代,当我们真正踏入社会,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各行各业发展成熟,大佬权威在上,而且可观的一段时间里仍然在位,我们不享受先发优势,在传统领域留给年轻人的机会并不多。
因此,我们需要的是认知升级,如果你求稳,你完全可以按照既定规则在父母建议下的模式走下去,去赚取这个社会的平均收益。而如果的想要的是一种挑战与更快更高的发展,那就需要跳出既定模式,跳出传统认知,靠自己步步摸索,颠覆传统,开创新模式,然后立定躺倒,赚取超额收益。而高收益有两个特点,一是稀缺性,一是高风险。
当然上面说的两种模式没有好坏之分,涉及价值观的本文不做讨论,关键看个人的真实想法。
总之一句话,勤劳不一定致富,认知升级才可致富,思考致富。
3 收入姿势
请相信,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报酬率高于劳动报酬率的时代
巴菲特说过:“如果到四五十岁,你还不能在睡觉时也赚钱,你就太失败了”
巴菲特说的其实就是资本报酬具有连续性,可持续性
因为资产、股权可以24小时赚钱,而人不可以24小时工作
试想两个同样月入三万的人,一个普通职员月薪1w+2w被动收入,一个白领精英月入三万。那相比前者,后者照样焦虑,因为收入姿势不对,同理可换成年薪百万。
单靠工资获得收入是不可能或者真正意义上的财富自由的,因为你的工资收入是需要你投入时间获取,简单说就是拿时间换钱。劳动收入具有不可连续性和脆弱性,因为一旦停止劳动,你的收入就不可连续了。
同时职场劳动收入还存在一个特定风险,那就是受公司风险影响。试想,一个企业当它面临风险需要裁员时,高收入者白领是最容易受到波及的,因为这样的裁员最容易获得想要的效果,如今年的华为中年危机等热门话题。
所以收入姿势决定收入质量,想要实现财富自由必须升级收入模式,提高收入质量,提高被动收入比例。
4 通货膨胀
关于通货膨胀这个话题大家在各种教科书,各种推文中都可以见到
这里只说一点,今天中国的真实通胀率大概14%,不要问为什么和主流经济学家的估计结果不同,你只要需要知道无风险利率5%,真实通胀14%,也就是大多数人的都是负收益运行。
为什么要理财,因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就好比你钱包的一个洞,每年漏走14%,理财就好比堵住这个洞。
为什么要终身理财,因为不终身理财,你的财富就会不断漏走,越漏越多。
5 金融不是虚拟经济
一般经济学教科书都会说,金融行业属于虚拟经济,不创造真实财富
我想说,错
金融是实体经济,金融创造财富。
什么是虚拟经济,不创造财富的经济就是虚拟经济。
财富来自哪里,交易产生财富。因为交易使资源配置优化。
金融的基本功能是“钱尽其用”,把社会中的分散资金集中起来影响生产效率高的地方,或者把生产效率低的资金转向生产效率高的地方。
所以金融业是创造财富的,也是合理的。金融业是实体经济。
理财是什么?理财的其中一项功能就是把你的分散资金集中起来,配置到生产效率高的地方,因此理财也是财富创造。
6 理财简论
理财的职能是什么?
一是避免风险,一是获取收益。即我们常说的趋利避害。
理财是什么?
理财就是理生活。
金钱的边际幸福收益在人生财富不同阶段不同,理财就是将金钱边际效益平滑,使金钱获得的总效益最大化。
理财包括什么?
财务目标
现金支出管理
税务规划
投资规划和投资实施
债务管理
风险管理
退休规划
资产转让
跨境规划
等
7 怀疑经济学
今天说到经济学,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主流经济学。
但主流经济学的观点不一定对,经济学这门科学还太年轻,仍然在不断发展中,因此主流经济学不一定就对。
作为个人,要学会独立思考,用怀疑的角度去看待教科书上的观点结论。
微信号:小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