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们,老腊肉们,这里是第五届医学模型大赛报名现场,我们这里展示了去年大神们的决赛作品,看到这些集美感与智慧的医学模型,你,心动了吗?快快拉上你的小伙伴一起报名吧。
各位小伙伴们,这里是第一届纪念品设计大赛,发挥你们的大脑思维能力,或天马行空,或传统艺术……只要你想的到,做的到,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们!期待你们的大作!
……
大一,每每从摆摊现场经过,总能听到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她们的活动,满腔热血的广播,热情似火的小姐姐小帅哥拉着你们往摆摊现场走,再跟你介绍几句,你们,就开心地在报名表上写上你的大名。
大二,发现自己从小鲜肉蜕变成老腊肉了,面对热情的小哥哥,小姐姐,你懂套路了,喜欢的就斟酌之后带上你的小伙伴们一起报名,不喜欢的呢,赶紧绕道,避开热情的小哥哥小姐姐们,怕伤了他们的心。
大三,填了两年的综测加分,你知道不多参加一点活动分不够,如果你的学业成绩不错的话,那倒没关系,随心就好。如果成绩位于中上的同学,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想法,学业成绩不够,那就多参加一些活动,思德分,文体分拿高一点,这样就有机会拿奖学金了。于是,不管什么活动,先报名再说,参与未获奖也是有分的,渐渐的,感觉这样好累啊,前天报名的几号截止,昨天报名的几号截止,今天报名的几号截止,各种活动在一个时间段不断摆摊,今天先做这个吧,那这个呢,也快截止了呀,那个也快截止了吧。突然发现生活变得好混乱,各种活动夹杂在一块,每一个都推到最后一天才完成。某一天,发现,专业课快中段考了,好像还没看几页书,活动先不参加了吧,可是,明天的摆摊,一等奖奖金好丰厚啊,去参加吧……
我们真的随心了吗?为了学分,为了丰厚的奖金,不顾一切,先报名再说的这种想法真的正确吗?
说实话,前几周综测成绩出来后,发现我离奖学金只有十个名额,突然感觉好心酸,差那么一点点,要是当初再努力一点,要是再参加一些活动就好了。接着,各种摆摊活动接踵而来,为了学分,而且看到那么丰厚的奖金,不只是我,我周边的同学,都心动了,几乎每一个活动都去报名,几乎每个都在最后一天完成。每天觉得好忙,而且每天都要上专业课,以前计划好的学习时间好像用来参加活动了,仔细一想,有多少天没有学习了,快中段了,翻了一下厚厚的砖头书,想了很久很久。我在想这样真的值得吗?
每个学校制度不一样,可能学年评分不一样。但是,一样的是,大学生的心理总有个过渡期。
你们说,这算不算成熟的心理呢?说不上对,也说不上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