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一幅画不是众多物件简单拼凑而成的。牛只是一头牛,草地也只有青草和鲜花,而穿过树枝的阳光也仅仅只是一束光,但如果将它们放到一起,就会产生魔一般的魅力。
从网上搜经典影片,我看到了这个片名——《怦然心动》,名字很文艺,很朴实,我并不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开始的剧情也并不十分吸引人,大概是少男少女初恋的那点事。为什么能被评为经典影片,在250多部中得到26的排名?
但是看完整部影片,我终于了解,这部电影的题材虽然是老掉牙的初恋,没什么新意,却另辟蹊径,以男女主人公两个视角的方式拍摄,给我们讲了一个很感人、很温暖的故事,其中隐藏在影片中的育儿密码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1.面对家庭冲突,我们对孩子怎么说
我们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最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不顾孩子的感受,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把矛盾冲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另外一个极端是小心翼翼地隐藏,不想让孩子看到一丁点的争吵,展现给孩子看的永远是和谐美满的氛围,但其实孩子敏感的心是能够察觉出亲密关系中的异样的。
这两个极端都不是处理家庭关系好的方法,久之必然伤害彼此的感情,造成家庭成员感情的疏离。
当然我们对婚姻最好的期待是永远没有争吵,家庭和睦,这样对孩子性格的塑造是非常有益的。
但是有关系存在,就会有矛盾。关键是有了矛盾,我们怎么去处理,什么样的方法对孩子的伤害是最小的。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截然不同的例子。
少女朱丽一直喜欢她的邻居布莱斯,因此每天都把鸡蛋送给他们家吃。但是布莱斯一家拒绝她的好意,并对朱丽一家表示了嫌弃和恶意。布莱斯扔掉了这些鸡蛋而没有告诉朱丽。
就这样,朱丽不停地送,布莱斯不停地扔,直到朱丽明白真相。她很伤心,在一次与父母吃饭时,母亲询问朱丽,朱丽说出了缘由。
一场家庭战争爆发了。朱丽的母亲不甘心受到如此屈辱,埋怨起早贪黑的忙碌,并对丈夫尽心照顾他的精神病弟弟导致他们经济紧张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丈夫随即争辩,涉及弟弟的问题使他更加烦躁易怒。两个人越说越激动,夹在他们之间的朱丽一度崩溃。
夫妻俩很快意识到了自己情绪的失控,停止了争吵。在朱丽入睡前,先是父亲来到朱丽的房间承认错误,表示自己很爱她,他们的争吵跟她没有关系。然后母亲也来到朱丽面前说她很爱她,也很爱她的父亲,最后在朱丽眉心留下一个吻后离开了。
朱丽明白大人的争执跟自己无关,也知道父母彼此相爱,也都爱她。
反观布莱斯的父亲安东尼一家,同样是延伸出来的大人之间的争执,安东尼却不顾孩子的感受用尽一切刻薄无情的字眼宣泄自己的愤怒,对自己的岳父也表现地毫无尊重。
当女儿不顾父亲尊严顶嘴时,安东尼使用专制和强硬的态度应对,甚至不惜暴力打压,家庭关系恶劣。布莱斯身处其中只感到了无尽地痛苦。
朱丽的父母面对争执,没有刻意隐藏,之后向孩子耐心解释,朱丽能看到家中爱的存在;
而布莱斯父母处理冲突的方式却很糟糕,不是没有爱,只不过看不到爱的存在。
既然矛盾在所难免,能心平气和处理那是最好不过,但是如果不幸发生了争吵,也要第一时间告诉孩子这些跟他无关,父母都是爱他的。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处理情绪冲突的方式会影响到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模式。在家庭中,需要爱的维系,而语言暴力是最伤害感情的。
试着对孩子说一句:我们都爱彼此,也爱你。
2.尊重信任孩子的选择,看到他们未表达出的需要
在朱丽家的饭桌上永远荡漾着家庭的温馨与爱。父母亲尊重孩子的选择,从不横加干涉。
朱丽学校举行创新展示,朱丽选择了观察小鸡,父母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时给予建议,在宽松的家庭氛围中,朱丽获得了这次展示的一等奖。
朱丽有两个哥哥,他们对音乐感兴趣,父母也很支持,任由他们发展,他们已经出了好几张样片,性格阳光。
在令朱丽痴迷的大树被无情砍掉后,朱丽陷入了情绪低谷。父亲觉察出了女儿的情绪,亲手画了一颗大树放在朱丽房间,并耐心开导她。
受到父亲爱的鼓励,朱丽终于从糟糕的情绪中走了出来,恢复了心情。
我想说,朱丽的父母真好。她的父亲是一个有责任感,对妻子和女儿都很负责的男人,关键时候对他的弟弟也不离不弃,而她的母亲也是一个善良懂理又贤惠的好女人。
朱丽的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此,朱丽的性格成熟坚定,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勇敢无畏。
而布莱斯的父亲则敏感多疑,性格暴躁,人云亦云,懦弱,这些性格也体现在了布莱斯的身上。
布莱斯并没有真正了解过朱丽,稍被朋友轻易挑拨离间,就对朱莉造成了极深的误解。
父亲让布莱斯拒绝朱莉的鸡蛋时,布莱斯既不敢反抗父亲,也无法坦诚地告诉朱莉。
当布莱斯的朋友在背后说朱莉的坏话时,他也没有勇敢站出来反驳,而是似信非信地疑惑着。
布莱斯和朱丽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使二人的心离得越来越远。
爱德华说: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
尊重孩子,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动向,及时给到鼓励支持与引导,这对孩子早期的性格塑造有很大的作用。
3.父母对子女初恋的态度
中国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早恋多是洪水猛兽,围追堵截,恨不得早早把其扼杀在摇篮之中,理由是影响学业。
但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对异性格外的好奇,强烈干预的结果是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做出过激的行为。
《小别离》中朵朵被母亲严格要求,偶然间看见她与男同学在一起,认为女儿早恋,其实朵朵只是对其稍有好感,钦佩对方的才气而已。
但是母亲董文洁好似遇到天大的事,用了各种方法严阵以待。朵朵发现后,不但没有停止跟男同学的交往,反而变本加厉故意让她加深误解。孩子用这种方法来报复母亲,并从中找到乐趣。
父母越强势,干预越多,孩子越叛逆。他们似乎在用这种方式向父母抗议,是自我能力觉醒以及受到压制后的强烈反弹。
国外对孩子的恋爱问题比较开放。剧中朱莉的学校甚至还举办了“男孩拍卖”的公益活动,女孩可以出零花钱来“买下”某个喜欢的男孩,一起共进午餐。
在布莱斯终于明白自己的真心,想要对朱丽告白时,朱丽却逃开了,一路逃回家,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对布莱斯不问不理。
当布莱斯追到朱丽家时,朱丽的母亲对布莱斯说抱歉,朱丽不想见你。后来布莱斯开始在朱丽家们口种了一棵梧桐树,这是二人关系缓和的信号。朱丽的父亲没有拒绝布莱斯的请求,等于是间接承认了二人的感情,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女儿的早恋。
其实我们不能小瞧孩子,他们本身就有着向上生长的求存的能力,只要我们给予到孩子足够多的爱与尊重,正面指引而不要硬性要求,他们就会做出自己最正确的选择。
在《正面管教》中简.尼尔森也提出尽量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比如做作业的问题,问他为什么要做作业,孩子可能会说只有这样才能学会知识,那么接下来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间做作业。如此,孩子会感受到自我决定的力量,会更容易执行。
德雷克斯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因为这会剥夺他们通过自己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也可以这样说,不要替他做任何决定,你可以引导,可以建议,可以讨论,但一定是要他自己做决定。
可以让孩子认清现状,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可以暂时分开,等考上大学再说,或者也可以在一起,但要保证学业。
曾听说有一位妈妈,知道女儿早恋,竟还约男孩来家吃饭。后来女孩不但考上了大学,跟男孩也最终幸福地在一起。
4.全部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朱丽的父亲和布莱斯的祖父都说过,虽然表达方法不一样,但意义是一样的,就是部分的总和不等于整体。
我想说,这放在育儿中同样适用。
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往往会让我们一叶障目,只集中在当下的问题,不能看到孩子行为中深层次的需求。
其实,这些只是一个个的信号,帮助我们更了解他们,以及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囿于孩子犯错的偏见中,不但于解决问题无益,还会损害亲子关系。
一部电影却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堪称亲子教育的模板。
让我们为孩子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他们感觉有爱,能够健康成长,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