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能够帮忙照顾孩子、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缺席,我想这是很多妈妈的心声,也是很多孩子的期望!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女性都有过这样的崩溃时刻:虽然每天都能看到丈夫回家,却总觉得自己像一个单亲妈妈。不管是小时候的照料孩子还是大了教育时刻,始终是自己一人在孤军奋战,总是见不到爸爸的身影。
当妈妈们一人处在崩溃边缘时,作为靠山的孩子爸爸,不仅没有给力的行动,反而处处拖后腿。那种焦虑和无助的情绪,常常会成为压倒妈妈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焦虑的妈妈到底要如何自救?怎么去摆脱这种“丧偶式育儿”的魔咒?我在《被低估的父爱》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本帮助爸爸树立科学养育观念、掌握正确带娃攻略的觉醒之书。本书充分肯定了父爱的独特作用,它不仅指导爸爸如何与孩子玩耍、对话,还提供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具体育儿方案。
本书作者闫鹏是家庭教育专家、导师、头部博主。他结合了自身10多年的带娃感受,教育行业6年的从业经验写出本书。
1.爸爸不缺席,才能摆脱“丧偶式育儿”
每一个焦虑的妈妈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缺席”的爸爸。
在中国一直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这让很多男人认为管孩子那就是女人的事,结果导致爸爸们在家庭教育中严重缺席。
丧偶式育儿对妈妈的情绪影响非常大,爸爸在家庭中的“缺席”,会导致妈妈焦虑、无助甚至是绝望。
在网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妈妈带着孩子自杀的新闻。在这样的家庭中爸爸是严重失责的。他们没有及时看到妻子的绝望与无助,没有给予妈妈们很好的支持,以至于让她们最终选择了死亡这条绝路。
那什么才是爸爸在育儿中的“正确姿势”呢?我们来看一下书中闫爸爸的说法。
正确的育儿原则:一个家庭就像一支球队,家庭成员只有彼此配合补位,无缝协作,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爸爸们只有主动承担起育儿的责任,成为妈妈最重要的盟友,才能成为医好妈妈心病的“灵丹妙药”,从而破除“丧偶式育儿”带来的种种问题和风险。
在亲子养育过程中爸爸的参与更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生存能力,对其成长具有非凡的意义。只有摆脱“丧偶式育儿”才能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亲子关系更稳定,孩子更健康!
2.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拥有一生的安全感
爸爸带娃三分钟,有时比妈妈带三年效果还好!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它也充分说明了父亲这一角色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也有很多父亲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会说:“我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没有时间啊!”其实爸爸们没有必要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左右,而是可以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很多爸爸在陪伴孩子时出现这些情况:人在心不在,只顾刷手机、打电话,与孩子的交流也很敷衍;要不就是处处管制孩子,监视孩子……这种陪伴都属于无效陪伴,根本起不到多少效果。
那我们要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呢?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总是命令、说教。让孩子自主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孩子的主张。
其次,要保持情感流动,用心交流。这里就需要用到很多技巧:比如察言观色,读懂孩子的话外音;学会闭嘴,多听少说;以孩子为中心,坦诚相待,爸爸做错了就要及时道歉。
高质量的陪伴不需要太用力只需要用点心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爸爸们的陪伴会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感觉不孤单、更有底气。
3.用游戏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力,陪伴孩子终生成长
在家长们的眼中孩子的学习一直是头等大事。一谈到学习的问题,很多家长就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只知道玩,不爱学习。其实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可以因势利导,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去爱上学习。
本书作者闫爸爸外号“疯爸”,这个“疯”字是怎么来的呢?对,没错,就是带着孩子疯玩得来的。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面他都会陪着孩子一起玩耍。把身体当滑梯、变身摇摇车、爸爸牌小木马,跳绳、骑车、轮滑……
为什么孩子爱玩游戏不爱学习,因为学习很枯燥。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把学习当成有趣的事,借助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爱上学习。家长可以和孩子开展一些亲子比赛,如整理书包、演讲比赛,让孩子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感,激发内在动力。这样孩子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爸爸们还可以多带孩子去体验世界比如孩子去听音乐、唱歌、跳舞……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专心投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我们家长要明白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终生要做的事情,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学习能力,而不是学习姿态。
写在最后: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中。父亲不只是一个名称,更是一份责任。
《被低估的父爱》这本书让我们深刻了解到父爱对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性。书中更有闫鹏爸爸10多年的育儿方法和心得,助力爸爸们如何去做合格的爸爸。希望爸爸们都能有机会看到这本书,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在父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