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们实验学校开展了今年的第一次语文教研组磨课活动。授课教师是学校办公室主任胡苏蔹老师,她授课的课题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题目是《自相矛盾》。
胡苏蔹老师的课一如既往地沉稳,从导入到识字,从阅读指导到重点分析,从课后延伸到口语训练,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步都落实得很到位,并且很有效果。
胡苏蔹老师的课还很有语文味,诸多教学环节的设置都紧紧的围绕着语文要素展开,并且渗透着语文思维的培养、语文能力的训练以及语文方法的指导。
胡苏蔹老师的课以问题为导向,以思维为路径,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有条不紊。不仅分析了故事的过程,还紧扣住了教学要点进行详细分析,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总结道理与启示。
在最后一节课的磨课环节中,我也针对听课感受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板书的时候应该更有重点,对于这节课来说,一定要着重凸显出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盾的“莫能陷也”,一个是矛的“无不陷也”。这两个关键词,不仅能够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能呈现出后面的教学重难点,因此不能不板书!
其次,在进行深入读文理解的时候,我觉得可以适当的调整一下学习的次序。这个故事以楚人为线索依次铺开,先写了“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再写楚人“先誉其盾之坚,莫能陷也”,“再誉其矛,无不陷也”,后写楚人无言以对。在这里,你就可以进行问题引领:为什么原来滔滔不绝兜售盾矛的楚人现在会无言以对呢?从而引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