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2点半入住南平市延平区瑞阁商务酒店,延平城区位于建溪、西溪、闽江三水交汇处,我们下榻的酒店就在梅峰路和东山路交叉口的山坡上。水津山城,梦也飘逸,早上9点下楼,一身轻松,牵着柴柴,从右侧一路下坡,经福音堂门口,折向闽江路,但见一桥飞峙,虹贯两山之腰,是为玉屏桥。对岸就是玉屏山,有吕祖庙、逍遥亭、玉屏阁在焉,是为玉屏公园。不急于过桥,不急于登高,有阶梯下桥,柴柴一路欢跑,直到建溪卵石滩,抱柴柴于大石之上,先照个相,柴柴恐高,奋不顾身往下跳。
水清映山绿,山静水飘渺,两个半拉小子在水边甩炮仗,弄得柴柴一惊一乍,原路上沿江步道,见嫣红一簇,一老者用手机给桃花拍特写,煞有介事。桥下传来萨克斯音响,听来有点磕巴,或是生手试硎。双溪楼下,一女子正在晨练,叫声美女,问古街何处,曰古街不存,五六十年的老房子还是有一些,但不得成街连片;问登高俯瞰何处最佳,曰玉屏山,曰九峰山。说声叨扰,告别上桥,但见赭色教堂高耸,右侧尖塔一柱擎天,塔上“上帝爱世人”五字赫然醒目。原路返回,见酒店旁一小店名曰“水吉扁肉”,不知扁肉是何东东,买一碗尝尝,原是馄饨,香油葱花浮着,稀里呼噜,先吃个半饱。
上楼,姐妹俩差不多收拾停当,准备下楼吃早餐,时近10点。待到交完房卡,四老二郎三犬,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找当地小吃,最后选定江滨路上的袁记云饺。我还是想吃油条,记得刚才在鼓楼街上走过一家,于是折回,然油条失之交臂,但见一家店门口有个转盘,转盘上一大坨烤肉香气扑鼻,一厨者一边剐肉一边包卷,炉壁上有字,写着“肉夹馍10元/个”“烤肉卷11元/个”,生意红火,进店,见墙上挂着闽荣牛肉面菜单,其中有“猪脑面(粉)”一栏,喜出望外,来一碗猪脑粉,以前看人家杀猪,听说猪脑归杀猪佬享用,就有点嫉妒,总想知道猪脑到底是什么滋味,今天终于尝到了,也就和鱼脑鸡脑八九不离十,除了汤汁味,好像没什么味道。吃了大半碗,饱了,烤肉卷也不想吃了,回到袁记云饺,他们才刚刚开吃。其中有南瓜汁,尝了尝,口感还好,浅尝辄止。
吃完早餐,已是11点半,过江滨路,对面是剑州大桥,我听成了“建州大桥”,沿江北上,见一标志,曰双剑化龙,却原来丰城宝剑一飞冲天,干将莫邪在此化龙,悠悠闽江在此起步,滔滔碧水直下南洋。怪不得此地原名南剑州,还有剑津、剑浦、龙津、延平、南平诸名,都和这个传说牵连着。
继续前行,又到双溪楼,有文字介绍,建溪和西溪二水汇合而成延平湖,延平湖和闽江没有明显的界线,九峰山和玉屏山隔水相望,主城区所在的东山也不输对面两山。闽江桥、剑州桥、玉屏桥正好把溪江湖隔开。双溪楼就在玉屏桥头右侧,据说宋时延平双溪汇合处曾有一楼一阁并存,楼在城门上,阁在剑津码头,可惜皆废于元至正年间。蔡襄、黄裳、张元干、李纲、辛弃疾等两宋名流有诗词传世,蔡襄《题延平阁》云:“晴光转群山,翠色著万瓦。汀洲生芳香,草树自闲冶。”其中可见当时城埠的繁盛。再上玉屏桥,再见福音堂,就有了点亲切感,好像我已经是个延平人了,悠哉悠哉,乐此逍遥。沿闽江路往上走,有家“乐多滋烧仙草”,说是手工制作,伙计六七个,手忙脚乱,都是年轻轻的美女帅哥,看过去生意不错,坐下来喝一杯烧仙草,边喝边嚼,解渴生津,别有风味。再经福音堂门口,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转了一圈。
离开山城,有点不舍,好像丢了魂似的。15点多,我们的车已在闽江对岸,远观山城,新楼旧楼,草树峰峦,相得益彰。诗意盎然,记而成章:
二水夹峙三岸高,闽江跃跃试起跑。
山城人家诸事慢,喝茶遛狗上虹桥。
(2025.2.1.23:56.初稿143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