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午的光景,把路遥的《人生》读完了。找出这本书时,封面已蒙上一层细细的灰尘。
一本买于初中的书,却始终被搁浅在时光里,今日一口气读完,相逢恨晚。
路遥的《人生》,初读之平淡朴实,越读却越深入人心。真称得上是本让人思考人生,反省人生的好书。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书的开篇便以柳青的这段话作为引子。
连马云都曾说:
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这个故事,谈不上惊心动魄,却深入人心,大概,生活本就是这个样子,没那么多惊天动地,却自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出身农村的高加林,凭借不错的天资,高中毕业后,虽没考上大学,但好歹成了众人眼中的文化人,被安排回村庄的小学做了民办教师。
遗憾的是,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背景,不久被村上书记高明楼的儿子给顶替了职位,只好回去干农活。但他心中始终不甘。从内心来说,他想要逃离农村,他向往文化,渴望城市的生活。
而村上大户人家刘立本的二女儿,善良纯真的刘巧珍,暗地里已爱慕加林许久。
恰逢一日高加林为解决家里油米钱,上城去卖白馍,却拉不下脸面,最终一个没有卖出去。
巧珍推着自行车等在他回家必经的桥上,对他说,要帮他去卖白馍,尔后进城,将馍送到姨妈家,返回来给了加林早已准备好的钱,并且,还多带了一条加林正需要却紧缺的烟。
一个女子的善良淳朴与细心周到,在此处已尽显。
两人一起走回村的路上,巧珍向加林袒露了心声。
其实此时的加林还并没有完全放下对城市的向往,曾经的他还特别抵触和农村没有文化的女孩谈恋爱,但却被巧珍的美丽、纯真、善解人意所深深打动,心生爱意。
接下来的日子中,经历一些小磕小绊后,两人真正在一起了。
而加林的命运,却再次发生360度的大逆转——
父亲的亲生兄弟,早年外出当兵,离乡已几十年,被调回故乡担任劳动局局长,可谓一跃成为高家村官衔最大的人。
这下可急坏了直接让加林丢掉工作的官员马占胜,他赶紧在城里通过关系,走后门为高加林谋了个通讯员的职位。
高加林再次进城了,曾经那种从未切断的渴望再次燃烧,在这个职位上他可谓大放异彩,但同时,也有些得意忘形,再度想要摒弃农村的气息。
与高中时期就交往密切的同学黄亚萍再度重逢,二人再次碰撞出火花。
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
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
与黄丽萍的有文化、知识面广、志趣相投比起来,加林开始觉得与巧珍无话可谈,两人的差距不可弥补。“他认为她们是单纯的,但往往也是单调的。”对农村女孩的嫌弃之心再次侵占了他的理智与情感。
于是,在巧珍第一次提出帮他卖馍的那个桥头,高加林终于狠心跟她说了分开。
话还没说完,一向善解人意的巧珍已心知肚明,边流泪却边对加林说自己确实已配不上他,让他在城里找个好姑娘。
而黄丽萍此时其实也已有一个在一起多年的男友张克南。双方家长都已经相处得像是一家人。
得知黄亚萍与高加林的事情后,张克南虽然痛苦,却未曾想要找别人报复。但张母却不肯善罢甘休,她得知高加林是走后门找的工作,搜集了材料,向上检举揭发。
不久,处分结果就下放了,一夜之间,高加林丢了工作,失了城市户口,被赶回原生产队,而此刻的高加林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的人是善良淳朴,一心一意热爱他的巧珍。
一切仿佛都回到了开始,但是回到开始似乎没有什么不好。
然而,世上哪有回头路可走呢?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巧珍已嫁为他人妇。
回到农村的加林,慢慢开始有所反思与觉悟,真正开始热爱这块养育他的土地……
一个并不十分复杂的故事,却于朴实的情节中为我们揭开生活的本质。
1.关于爱情
感情里面,红玫瑰白玫瑰的故事一再上演。
张爱玲说: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不可谓不经典。
一开始,加林被巧珍的善良,热烈的爱吸引,牵起她的手,不论这份感情里面包含了多少冲动、没经深思熟虑的成分,但每个人都有理由为自己所做的选择负责。
后来,抛弃巧珍,和亚萍在一起后,他也发现,除了志趣相投、聊得投机之外,亚萍身上甚至有更多的瑕疵,最后,他才觉醒,自己更爱的是巧珍。然而,一切都太晚,早已回不到从前。
或许每一个始乱终弃的人,一开始看似是作出了更好的选择,最终,却总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一定的代价。
感情里面最重要的品质,在我看来,是善良的心、真挚的付出与责任感。这些在巧珍身上都完美 地存在,所以光棍德汉才如此为加林叹惋,说他丢了一块金子。
在这个基础上,两人就应该互相包容和珍惜。这世上不可能有完美的爱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感情。
当你遇到一个新鲜的生命,为她表现出来的特质所吸引,长久的生活在一起后才会发现,她未必是更好的选择。
可是这时,还能回得去吗?
不,没有人会在原地等待。
这大概是读这篇小说最深的触动之一了吧。
2.关于人生与追求
另外,高加林的悲剧在于,他忘记了自己的根。在他身上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对农村的鄙夷。
想要走出家乡,去到更大的地方并非坏事,但一个人怎能忘记生育自己养育自己的土地?
而拥有理想是好事,但也不该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更不能通过歪门邪道获取。
在城市里混得如鱼得水之后,他的内心更是滋生一丝骄傲与狂妄,觉得这个小地方已不够施展自己的抱负,还未站稳脚跟,就想一步登天。
更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选择抛下巧珍。
“人常说,浮的高,跌得重。”
不论走多高飞多远,一个人,都不能忘本。
3.关于人最珍贵的品质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当然是巧珍。
掩卷尔后,对这个朴实纯真的女子久久不能忘怀。
此生,要做一个像巧珍这样善良而坚强的女子。
她对加林的付出,从来都是发自内心而不求回报。
当加林提出分手时,她即使内心百般难过,却仍然为加林着想,叫他在城里找个好女子。
即使被加林抛弃,也从未心生怨恨,在大姐想为她出气给高加林难堪时,不惜以下跪相阻拦。
得知加林被遣返农村,担心他的生计,劝说大姐一起向村书记高明楼求情,为加林谋个职位。
当加林即将返回农村,大姐告诉她,加林心里未必没有她,“说不定他还要你哩……”
她却答道:“马拴是个好人,对我也好,我已经伤过心了,我再不能伤马拴的心了……”
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真的是善良。
大姐怔怔地望着她,揽过她的肩头,说:“妹子,你可真有一副菩萨心肠……”
即使只是个目不识丁的乡下女子,她对生活却看得比大部分人都通透,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甚至比读书人有更好的把握,这一切,莫不归功于那一颗被德顺老汉称作“金子”般的心。
此外,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内心却有一份打不倒的刚强。加林是她的挚爱,其痛苦不言而喻。她也曾绝望,甚至想到死。
然而,她既没有寻短见,也没有精神失常。“她留恋这个世界,她爱太阳,爱土地,爱劳动,爱清朗朗的大马河,爱大马河畔的青草与野花。”
人生的灾难打到了她,但她选择了再次站起来。
多希望我们也能抛弃玻璃心,不论遭逢多少苦难,都不显脆弱,不放弃对这世间的热爱。
除巧珍外,我最喜欢的人物德顺大爷。这个一辈子光棍的老人,身处乡下,却是书中贯穿始终的一个智者。
年轻时热烈地追求爱情,心爱人离去后,他即使单身,也不愿意将就。在一个如此封建而保守的年代,能如此自由地追逐爱情,他的思想可谓开明而通透。而对爱情的坚守,更令人感慨而动容。
然而,即使是独身到老,但他从未觉得世事不公,日子无趣,“但我天天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它几年!……”
他善良,将自种的树上的果子分给小娃娃;他勤劳,靠双手种五谷,栽树修路……他清醒而通透,在加林丢弃巧珍后,为避免加林自食恶果,赶到城里劝说……
这些故事并不复杂,却接近生活的本质。
生活和爱情本身,本就不需那么多浮夸的矫饰。
惟愿书中得来的道理,不被我们视作过眼云烟,而是作为人生的指引灯,在漆黑波折的生活航线上,能有个始终不灭的方向。
书不是读过就扔,愿我们懂得从书中自察自省。
(本文配图选自根据路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人生》,该片上映于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