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央视春晚,王铮亮演唱了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一唱,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一时间,这首歌不仅捧红了王铮亮——这位“快男”出身却始终不温不火的歌手,而且成为国内极具代表性的亲情类歌曲,似乎大家一提到它,就会引发全民飙泪。这首歌在当年获奖无数,且被改编为同名舞台剧,曾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过,同时,大萌子还由此推出了一本书,名为《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
不得不说,这是一首质量上乘的歌曲,不论词还是曲,都是用心之作。尤其对近年来被网络“神曲”充斥的乐坛来说,更是难能可贵。和大家一样,我欣赏,我赞叹,我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底和音乐才华,但是,我不喜欢这首歌,不喜欢它传达出来的孝道观,那一种在我眼里无耻的孝道观。
为什么说无耻?你难道没有发现,这首歌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哀怨,充满了不甘?似乎在父母眼里,生儿养女这件事,浪费了他们的宝贵生命,耗尽了他们的大好年华,似乎生儿养女不是他们的分内之事,而是外人强加给他们的任务。你听,他们“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他们“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一句话,他们很委屈,替自己委屈。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我说,这歌听听也就罢了,不能研究,一研究就会发现,它哪里感人肺腑,牢骚满腹还差不多。
我不知道,那些自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怎么样,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向他们灌输孝道观的,我只知道,在我们农村,但凡孩子不听话,父母最喜欢搬出来的一句话就是——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你现在了不得了,想上天吗?言辞之间,全是抱怨。听那语气,作为父母,似乎“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养大,就站在了高高的领导席上,等着敬烟敬酒,抑或站在了光荣的颁奖台上,等着敲锣打鼓为他们佩戴大红花,再授予个什么“最佳父母奖”之类。在他们的观念里,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我生了你,养了你,你就要仰视我,我是老子,你是小子,你就要服从我。
在中国,究竟要到什么时候,父母们才能明白,生儿养女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生儿养女是你们的自主选择,没有人拿刀逼你们生,既然生了,就要养。再说,他是你们创造的生命啊,要知道,在此之前,他是不存在的,你们自作主张就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上,难道不该养?退一步讲,你哪怕养条看门狗都要给它口饭吃吧,何况是你的孩子,你的骨血,你身上的肉?作为父母,你们必须清楚,生儿养女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而不是一件高尚的事情,更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或许,这也跟咱们的传统文化有关系。中国一直以来讲究“百善孝为先”,各种诗词典故,什么“孟母三迁”,什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流传了一代又一代。在我们小的时候,小到还不明白“伟大”什么意思的时候,就开始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这样的命题作文,然后在作文里,天花乱坠地歌颂“伟大的父爱”“伟大的母爱”。我们的教材是这样编的,我们的老师也是这样教的。似乎不这样编不这样教,孩子长大了就会杀母弑父,就会沦为狼心狗肺的逆子一样。
不是说不能提倡孝道,孝道当然要提倡,只是要改改方法了。怎么改?从改变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开始。不要再俯视你的孩子了,蹲下身来,平视他,做他的朋友,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朋友。不要动不动就把孝道摆到台面上说,不要动不动就提“付出”提“报答”,不要动不动就耳提面命,你们是亲子关系,不存在债务关系,这个道理你都不明白?你生养了你的孩子,你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你真诚地倾听他的心声,投桃报李,他自然会感念你。让孝道变得自然而然,变得润物细无声,不好吗?
说回这首歌,它之所以充满哀怨,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的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活,一辈子就活在孩子身上。这种畸形的亲子关系一日不改善,自私的、愚昧的、无耻的孝道观就会一代代往下沿袭。看看身边,多少父母把抚养孩子当成终生的事业,似乎孩子工作了,结婚了,生娃了,自己的一辈子就了结了,剩下来的日月,不过是一步步走向死亡。而事实上,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他们不可能天天陪着你,长此以往,怎会不哀怨?每次看到网上报道所谓“空巢老人的寂寞生活”,我心里就不平,似乎所有的罪责都在孩子身上,你就不能给自己找点事做?你就不能培养点兴趣出来?不说高雅如绘画、书法,你就算去跳个广场舞打打麻将,那也算一种娱乐呀。你要知道,空巢之所以空,不是鸟飞了,不是孩子走了,而是你心里空,你没有精神生活。好端端一个人,只是躯体在活着,内心成了空壳,能不空吗?
时间都去哪儿了?去美好回忆里了。不要否认,你生儿养女的每一天,儿女都给你带来了快乐,意想不到的快乐,那种看着一个新生命渐渐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回报。父母们,与其哀叹时间都去哪儿了,不如想想生活都去哪儿了,找回自己,去过自己的生活。当有一天,你意识到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各自独立而又不可分割,也就无需再谈孝道了。
是的,愿孝道不再成其为孝道,愿孝道不再成为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