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
【注释】
[1]所以:所做的事情。
[2]所由:所经过的道路。
[3]所安:所安的心境。
[4]廋(sōu):隐藏、藏匿的意思。
宋·程颢、程颐:“在己者能知言穷理,则能以此察人如圣人也。”
宋·朱熹:“事虽为善,而意之所从来者有未善焉,则亦不得为君子矣。或曰:‘由,行也。谓所以行其所为者也。’”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做过的事,观察他做事的原因,考察他做事时的心情所在,安于什么,这样一来,这个人还能隐藏什么呢?又怎么隐藏得了呢?”
【解读】
关于“察人”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方法,选拔人才的关键在于知人善任,任用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而任用一个无德无能的人,不仅耽误事业发展还会影响他人情绪。而知人的关键就是深入观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观察这个人安心于什么。一个人若能安于平淡,他就不会为了物质动摇,不会被纷杂的外界干扰,这样的人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子曰:“温故而知新[1],可以为师矣。”
【注释】
[1]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宋·朱熹:“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正与此意互相发也。”
明·张居正:“君子之学,不以记诵为工,而在于能明乎理,不以闻见为博,而在于善反诸心,学者不可以不勉也。”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的时候,能有新体会和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解读】
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个学习方法有着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仍然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温故”是学习的方法,要求我们在学习了新知识后要不断地复习巩固;“知新”是学习的目的,这要求我们要善于在旧知识里举一反三从中发现新思想。
子曰:“君子不器[1]。”
【注释】
[1]器:器具。
宋·朱熹:“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而应该博学多识。”
【解读】
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的才干,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方面,这样他才能够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仍然有可取之处。器具通常只有一种用途,打油的不能用来打醋,装醋的不能用来盛酒。但是君子修德养性,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事政治活动,都不能像器具一样用途单一,而应该博学多识,能博古通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