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壹诧
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壹诧
●●●
情
晚上好,这里是《壹诧》情感电台频道,我是主编Kevin.
在中国,房子是一个牵动亿万人的事,北上广深疯长的房价,已经让年轻人高不可攀了。到底该不该买房,是应该买房还是租房,一直都是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
今晚,我们就来聊一下买房与否的问题。
Jean
我们先来解读一下什么“房子”。房子最基本、最根本的功能,应该是为人遮风挡雨的居住的空间。如果能够回归到这个原点,就会没有那么多困扰了。
买房的话,现在房价高企,市中心的房子已经不是普通人敢奢望的了,普通工薪阶层,加上父母的资助,也只能买城市偏一点或郊区的房子,不可能买面积很大的房子。
买了房的话,自己就被套上了一个紧箍咒。你不能随便离开所在城市了,否则,你买房不住是干什么呢;也不能随便跳槽了,月供是需要固定支出的,找工作的间隙时间,会让你有不可承受之重;更不能创业呢,朝不保夕,甚至还要亏钱的事情,你是根本不敢去碰的。
这一连串的不可能,让你的人生也失去了很多可能性。
还有一点郁闷的是,因为你买的房离公司比较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上下班途中,要忍受拥挤的地铁或公交痛苦。有报道称,有人高峰期挤地铁摔倒导致瘫痪。
而这些不利因素,通过租房是可以解决的。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只要有可能,人们还是会倾尽所有去买房。报道称,我们国家年轻买房比例达到70%,排全世界第一。而在西方,大家租房是很平常事情,他们在租的房子里面结婚生小孩,没有感觉任何不适。
我们已经不是将房子作为居住来看待,而是一个家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只是一种心理的认知,我们关于房子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点认知。也许是千百年的历史传承成的吧,如何改变,我也不知道答案在哪里。
Jason
还在高中时代时,我就听说了这样的事情——
外国人都不喜欢买房,宁愿租房住;而中国人都喜欢买房,有房以后,哪怕你到70岁还要房贷,你也可以算是人生小有成就。中国人如果成家以后,还租房住,会被歧视的,真被歧视!
表姐算是个大龄晚婚女青年,直到30岁才组建自己的小家庭,而且因为她和表姐夫都是随遇而安的人,虽然两人工作待遇不错,但都喜欢出外旅游。
面对北上广深过于高昂的房价,表姐婚后一直租小区房子住,大约3800的租金,三房一厅两阳台独立厨卫——在外人看来环境是非常不错的,人也住得开心。
没想到的是,表姐家人却一直因为租房的事情,对表姐夫非常不满意。
姑妈好几次私底下拉着表姐说,房子非常重要,一定要买套房写上你的名字,最起码要两个人名字都在上面,起码以后闹掰也能一人一半,有房子可以分。表姐当时真的又好气又好笑,才刚刚结婚的人,怎么姑妈就想到要离婚,要分房产了?而且两个人真心相爱,现在不买房还有点钱可以去出国旅游,小日子不知道过得多滋润。
姑妈不依不饶,说某某以前就是不买房,落了个人财两空的境地。夫妻关系算什么,房子才是最重要的,有房子就是一条万能的退路,人的一生才有所依靠。表姐当时就发飙了,如果真的不爱,那哪怕有房子也不会幸福。
如果要把人生捆绑成一套房子,那我们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姑妈一计不成,又开始“循循善诱”:有房子很重要,以后孩子上学的学位,户口的相关事宜,哪怕退一万步说,家庭环境不好可以卖房子用来做医疗费、出国费和养老金,房子才是最实在的投资。
表姐恍然大悟:原来中国人那么喜欢买房子,其实是源于安全感。社会保障不完善、生活压力大,怕没办法面对未来的风险,都是促使国人所以把安全感都押在一套房子里面的因素以至于把来自对婚姻关系的不安全感,也都用这套充满“物欲”的房子填满了。
反观外国人为什么不买房?以美国人为例,其实美国人并不傻,他们认为租房更划算,更省心,房子可以随着工作走,也不想在什么地方扎根,更不用考虑什么上户口的问题。他们对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感,无须通过房子来实现,所以不买房,一样活得自由自在。
虽然一直在抗拒姑妈买房的建议,但是表姐开始在现在多变的环境中动摇了——最近一段时间,她开始留意起了小户型的套间。
中国人买房是源于生活安全感的缺失,外国人怎么会懂?反正,我不知道表姐最终会不会买房,但总觉得这个真实故事,何尝不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无奈买房抢房的主要原因呢?
Grace
人生该不该买房?
即使再不情愿,我也得气愤地表达一个——该!
别跟我随便指人家外国人都没有买房的需求。你看德国人就从来不买房,不信?人家金星都说了。还有,才子高晓松天天喊诗与远方,就没喊买房过,他本人就说了,他只爱租房,因为这样才够自由,今天喜欢住这里,明天住那里,多好。
如果你是像金星,高晓松这样银行存款起码八位数的人,你就安心租房住吧,对了,除了银行存款之外,如果人脉广到只认你这个人,教育局长都为你孩子上学让路的话,那真的不要买房,因为你已经是人生赢家了,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里,你可以有着足够的安全感,租着房快乐的过日子,一点事儿都没有。
但是,如果你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有志向的普通社会打工青年的话,而且你还很俗的在该结婚的时候结婚了,该生孩子的年龄生孩子了,那么,再困难,你也得咬咬牙,跺跺脚,买了!
先抛开丈母娘那一关,如果侥幸被你遇到一个真爱丈母娘,不稀罕你的房,只要你有颗真爱的心就通关的话,那你孩子呢,现在在小区租房子长大的孩子,都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邻居的孩子父母不让跟你们玩,因为租房子代表着不安分,不清楚来历,不敢随便把孩子跟你们一起玩。
记得北京一个妹子跟我说过,她在租房子时,楼上漏水了,跑上去问,人家一开门就问:“你是租客还是业主?租客的话叫你业主来谈,北京从来不缺租客,爱住不住!”那妹子站在门口愣了好久都不愿走,内心苦闷的不是滋味。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孩子上学是要户口的呀,一般都根据户口划区上学,还有林林种种一切跟房子有关系的生活需求,房子就是硬生生的摆在美好生活面前的第一道坎,而这个坎可真不小,每个人都要努力一点扛下去,我想我们应该都没法免俗要进入“买房-供房-养孩子-再买房”的循环模式里,我们发展都脱离不了时代以及环境的变化,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大多人都逃离不了的生活方式。
Kevin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便曾亲眼目睹这个社会的残酷:邻居一对青年男女,由于无法匹配别的租客所开出来的更高的租金,而在隆冬时节被势利的房东赶出了房门。
他们是从贵州来到广东,跋涉数百公里,随着南下谋生的人群扎进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却在异乡沦落到了漂泊无依的境地。
彼时幼小的我,深深地记住了男人下跪磕头,女人抱着房东的大腿一个劲儿地嚎哭的惨景,从小便在内心下定决心——不管将来生活怎样,一定要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子,把命运牢牢收归在自己的手里。
潮汕人最为看中的,便是“家业”二字。这二字随着祖辈的代代相传,烙在了每一个潮汕儿女内心的最深处。所谓“家”便是家庭,而“业”除了事业之外,其很大程度上便是指向了这个社会当中最为稳固的财产形式:房子。
因此你可以看到潮汕人艰难刻苦地打拼着,每天起早贪黑地努力,直到有一天完成了资本的积累之后,第一件事一定是先购置一套房产。
不仅如此,对于当下的男性青年来讲,一套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房子,也是给予未来的另一半以安全感的保证,其关乎到许多人下半辈子的幸福,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
有经济学家指出,房子给了生活在当下的年轻人以更大的安全感,也给了远在家乡的父母以更大的安全感。
这话的确是一针见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不断加大的环境条件里,我们像走进了迷雾当中的游者,而那冒着炊烟的房子,则是指明前进方向的标志。
我想起那年夏天即将出发广州的时候,我对前来送行的父母笑道:“我宁愿多做点事,也不愿没有房子”,然后转身擦干两行清泪,毅然踏上了前往远方的火车。
Witch的观点同样很明确:趁年轻,果断打消以买房作为人生目的的念头。
10年后,30岁前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独立自我的生活方式,将成为中国年轻人的主流生活方式。在20-30岁这段学习能力最强、精力最充沛的10年,年轻人应该有勇气去追随自己的内心,将绝大多数的时间和金钱花在自我探寻上,尤其是能通往心灵越来越自由而开放的成长之路。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这个以变为不变的时代,真的没有什么是可以贪着或执取的。社会阶层已经够固化了,别再买套房子给自己添堵。
那么有趣了——作为活在当下的人,你觉得买房对你来说必要吗?
我是Kevin,我们下周二同一时间再见。
■编辑:Kevin,90后新媒体作家。典型双子座人格分裂性状,热衷于猫以及一切可爱的生物,有强烈的怀旧情结。
■排版:迷鹿。文艺中最二逼的,二逼中最脑洞大开的美学追求者。插画来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
- THE END -
转发收藏 是最大的赏识
壹诧(suck-u-blood)
独立思考的人自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