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9
做一个中立的、独立的、具有道德力量的研究共同体
——小城散漫表达系列之“研究共同体”
火山
曾经提倡过做一个机构,当然这种机构我的主张是应该偏于自省的,毕竟每个人生活经历的铺垫不同。如果还是读书期间,或者变数会很大;如果经历了社会洗练五到八年,其中的心向和取向几乎奠定,除非有巨大的忍耐,那么人性最为本质的东西才逐渐洗练出来。
有人问过我很多遍,为什么你能确定你可以做这样的机构?而且这样的机构要盈利的话,你该怎么操作,别人愿意为之付费吗?社会利益和权力的引诱和管制挺多,当我们去管理别人的时候,实际上自己也是被别人管理着。我以为这是双向和多向的,莫以为别人不知道我们操作的目的,当然我们所运用的手法、方法和形式,或者是新鲜的;其实,最终的目的不是基于善意,我觉得别人离开我们是正常的。
毕竟,我们之间不是一定非要达成什么的互相制衡,如果不能感觉到提升,我们为什么在一起呢?如果不能感觉到温润的舒服,我们为什么要聚会呢?如果自己心性修为有限,我们逐渐孤独是应该的,因为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而没有融入大千世界。每个人的心向都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只是经年洗磨之后,谁的机遇和机会可能多点而已。
我觉得只要不是给别人下了严重的降头,我们都应该有缘分的。假批评、真帮助也好,我们都要分辨清楚,要不然我们自己错失了成长的机会。当某年回首,我们发现当初所做的努力,竟然有点人生的意义之时,那么无论是书友会也好,还是某些纯兴趣的小圈子也好,乃至一些可以盈利面对公众的机构也好。这些,都是我们曾经的一点共同落脚之处。
或者某日,我们自己对所有都不太在乎了,那么那个纯粹的自己才清晰显现。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些都和我们心的容量和相应的力有关,只要我们愿意走在一起。那种中立的、独立的、有道德力量的心气才有所形式表现出来,至于这是否属于资源的交流或交换,都是看我们自己对此的定位和认知。
我们走不了对自己的研究,同时也对世界周围的研究,除非我们本身就是随波逐流的。涉及工具的标准,涉及人心的容度和专注度,我们有一些共同的社会联接方式,不妨弱弱地结着这种无形的研究共同体之网。
不是专业的,只是业余的;不是标准的,只是生活的;不是孤独的,而是社交的;不是躲藏在网络的,而是小圈子中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