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意识的大量输入成果大于有意识的学习
无意识的输入才是习得,有意识的学习叫学得。习得的效果比学得的好,习得是无意识的吸收,是一种隐性的学习,效果更好,也更适合低龄儿童。
2、听说读写的语言学习顺序不容颠覆
“二语习得论”的重要观点是先大量听,获得必要的输入。
听说一定要领先于读写!对英语这种拼音文字尤其适用,因为英语单词拼写和它的发音密切相关,孩子先理解了声音,会为后面的认字、阅读打下非常必要的基础,事半功倍。
听和读属于输入,属于过程;说和写属于输出,属于结果。要想有个好结果,过程一定要好。
要先大量的听,掌握3000左右听力词汇,通过自然拼读,把听力词汇转化为读写词汇。
3、遵循"i+1”的可理解性输入原则
“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论”的核心观点,选择是“i+1”。i是自己的现有水平,+1就是在这基础上只加一个1,只加一点点的新知,以达到“可理解”。输入要可理解,英语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不能贯彻“可理解性输入”原则,所加的东西过多,大大超过学习者的理解能力,那就会像噪音一样达不到任何效果。
孩子接触的英语内容,不仅要在孩子的认知范围内,还要设置一定的学习难度。 什么才是有效的学习难度呢?假设孩子目前的母语水平为“i”这个程度,我们给他的英语难度就要控制在“i+1”,要略高于他的母语水平(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挑战乐趣,就无法调动语言机能学完就忘了,所以学习效果不佳。但如果难度远高孩子母语水平,孩子不仅无法理解,久之还会导致孩子产生强烈挫败感,最终丧失学习动力。)
4、语言输入要大量、有意义、有兴趣
“二语习得”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材料的特征是“大量、有意义、有兴趣”。
“大量”指二语习得需要大量的接触和运用,需要时间,而且,需要一定时期内集中的时间投入。
“有意义”和“有兴趣”,说的是二语学习者必须要对习得的材料感兴趣,能听得懂,看得懂,知道说得是什么,愿意再听或读下去。
习得是在不知不觉中在非常愉悦的,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发生的。
5、尊重沉默期,一般6个月-1年左右。
沉默期是儿童二语习得的正常现象。“二语习得论”认为,无论成人或儿童,在掌握外语能力的过程中,都应该有一个相当长的沉默期,一般是6个月到1年。在学习者能把大量的内容逐渐内化,达到一定思维能力和有足够的自信前,不应该开口说外语。渡过沉默期后,有计划,有步骤的输出才可以开始进行。如果跳过沉默期,在外语听力还很低时,过早用外语交流,有可能造成口语的“石化”,停留在一个水平不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