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与骑象人》

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

湛庐文化•心视界) (乔纳森·海特)

弗洛伊德有句名言:“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是爱情和工作。”俄国思想家托尔斯泰也说过:“只要一个人知道如何工作,如何爱人,就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

尽管收入的绝对水平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声望以及其他人眼中流露出来的尊重的增加却很重要,因此成功也是重要的,无论它是否能带给你财富

孩子就是打开心灵房间的钥匙

人类的心理分成若干部分,有时彼此还会互相冲突。

互惠是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准则。

幸福不只来自我们的内心,也来自外在。我们需要古老的智慧及现代科学的引导,以获得两者间的平衡。

罪恶感、贪欲或恐惧通常会战胜理智。

对人的“心理”的划分有四种方式,分别是心灵和身体、左脑和右脑、理性和感性、控制化和自动化。

古老的印度理论——腹部分成三个“轮”(chakras),这些能量中心分别对应着结肠/肛门、性器官和肠。甚

额叶皮层让人类感情与情绪的发展变得更丰富。

人类的理性其实非常依赖复杂的情感,因为只有当充满情绪的大脑运作顺畅时,理性才得以运转

语言的用途之一是让人类能局部地摆脱“刺激性控制”

理性,应该只是激情的奴隶,除了服从之外,没有其他可能。

只要眼睛瞪着看会让自动化系统反感的东西,骑象人就能改变大象以后的欲念

当目标是行动目标时(例如准时抵达机场),大脑的反馈系统就会运转良好。然而当目标是心理目标时,大脑的反馈系统就出状况了,

所以,我们越想摆脱某个令人不快的念头,这个念头就越会阴魂不散地缠绕着我们不放。

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对事件的诠释才能影响到我们,所以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件的诠释,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

恶运比好运对人更有好处,因为人有了好运就会贪得无厌,但恶运则会让人更坚强。

顿悟可以改变人生,但大部分最后都只是镜花水月,只有几天或几星期的热度。

人生确实是我们认为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但我们对人生的想法其实是在无意识中快速形成的。

动物对威胁及讨厌事物的反应,要比对机会及喜好事物的反应更快、更强烈、更难以克制。

人类的心理就是会主动去搜寻并回应威胁、侵犯及挫败,所以我们没办法强迫自己从好的角度看事情。

逃避系统能快速启动,接管速度较慢(反应较弱)的趋近系统。

想法会产生情绪(回想自己所说过的蠢话),情绪也会产生想法,而情绪主要是通过“心理过滤器”来处理后续信息

个人平时的心情愉悦的程度有50%~80%可归咎于基因

人跟人之间彼此互惠,是一种深埋在我们心中的本能,也是群体生活的基本往来之道。

报复与感恩是隐藏在“以牙还牙”行为背后的道德情绪

社交关系处理得好的人容易成功。重点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

流言的重要性

人类谈的“八卦消息”主要就在评论别人懂不懂人与人间的互惠之道。

先提出极端苛刻的条件然后再往后退让一步的人,

先提出极端苛刻条件,之后再让步,不仅会让你得到比较好的条件,还会让你得到一个愉快的合作伙伴

我们不只会模仿喜欢的对象,也会喜欢模仿我们的那些人。我们会比较乐于帮助喜欢模仿我们的人,对后者的态度也比较和善。

我们每个人都很虚伪,当我们蔑视别人虚伪之时,更显得自己加倍虚伪。

在真实人生中,我们并不是针对别人的行为来做出反应,而是依据自己心中认为的别人的行为来做出反应,而真实行为及个人认知两者间的落差就要靠“印象管理”(

大部分人都非常满足于外表建构的假象,乐于把假象当成真实,事物的表象比事物的真相更具影响力。

单靠意志力,我们根本无法改变内心的“心理过滤器”,我们必须借助冥想或认知疗法重新训练我们心中的大象。

我们在拿自己跟别人比时,要么就是膨胀自己的价值,要么就是贬低别人的价值。

邪恶两个最大的成因是:自尊心太强及道德理想主义。

人类是一种悬浮在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

虚伪及乱下判断是重创人际关系的两大杀手,找出自己的过错,也是克服这两项恶习的关键所在。当

。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固然让人幸福,但这种幸福通常很短暂。

我们很不善于准确地预测自己未来的情绪,往往会高估自己情绪反应的强度及持续性。

这就是“适应原则”:人对现况的判断,是以比自己现已适应的更好或更坏为基准。

一个人快乐与否与基因的关系密切,与后天环境则不太相关)

决定我们内心落在“快乐可能范围”的高点或低点的因素,有很多都属于外在因素。

刻意练习

自发性的活动能带给个人更多幸福,

改变组织的环境来增强组织中各成员的掌控感,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境界之内”(being in the zone),希斯赞特米哈伊称这种状态为“心流体验”(flow)。

满足感能让我们达到心流的沉浸状态。塞利格曼认为V(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就是可帮助我们妥善安排生活及环境,提升我们的愉悦及满足感的活动。

满足感就不同了,满足感会不断鞭策我们,挑战我们的极限,逼迫我们使尽全力发挥潜能。我们通常是在完成、学会某事物后,心中会感受到一份满足感。一旦进入“心流”的状态,再难的工作都会变得像不费吹灰之力般轻松。

人格优点中具备待人和善与懂得感激的学生,做完这类活动后的效果最为明显。

经验之所以比实物更能让人幸福,部分原因是经验带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活动能让我们与别人建立联结,物质却会加大我们与别人之间的距离。

现代人的生活处处充满陷阱,这些陷阱有的是营销专家及广告商的杰作,这些人完全掌握了大象的心理,但这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断除人生所有执念,舍弃一切感官享乐,高喊自己已脱离人生得失与失败的痛苦——在我看来,这实在不是面对人生避免不了的些许苦难所应有的态度。

依恋理论的第一个观念是,儿童的行为受“安全”与“探索”这两个基本目标的引导。

鲍比的控制论让我们得以挣脱一般人的这种先天/后天二分法的观念。

内在运作模式的运作往往相当稳定(并非不可改变,但持续性很强),所以在人的一生中,内在运作模式会主导其人生最重要关系的建立。

当女性处于压力之下,其依恋需求无法获得满足时,大脑就会分泌催产素

成人的爱情关系是由两个古老的连锁系统建立而成的:将孩子跟母亲联结在一起的依恋系统,以及将母亲及孩子联结在一起的施爱系统。

没有人知道答案,不过我个人认为最站得住脚的理论,是我在第1章和第3章所提过的人类脑容量的大幅扩增。

然而人类的婴儿在出生之后,其大脑仍以胎儿大脑成长的速度快速成长到两岁左右,在之后的20年,大脑仍缓慢、持续地增长着。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一种在幼年时期完全无力照顾自己,且需依赖成人照顾达十几年之久的物种。

为检视真爱,也为了维护爱情的尊严,我们必须了解两种爱情之间的不同——激情(passionate)及友爱(companionate)。

激情是一种“狂野的情感状态,其中充满温柔与性欲、愉悦与痛苦、焦躁与释放、强烈忌妒心,为对方不惜牺牲自己,是种五味杂陈的感情”

友爱的定义是“一种我们对与自己的生活紧紧纠结在一起的人所产生的感情”

因此,如果激情是一种毒品,那么它的力量一定会有消退的一天。没有人可以永远处于亢奋状态

基督教的爱向来把重心放在两个关键字上:博爱(caritas)及无私之爱(agape)。

第一种,可能是一种虚伪的自利。

第二个动机就是对死亡的恐惧。

或许我们有必要检视自己的生活,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与他们截然不同的世界,同时还要检视种种关于依恋对我们是好还是坏的证据。

所有证据都显示,社会规范、联系与义务越少的人,越可能自杀。

依恋与感情关系可能会带给我们痛苦,就像萨特(Jean-Paul Sartre)在《禁闭》(No Exit)剧中一角所说:“他人即地狱。” 不过,他人也是天堂。

第一种好处是,一旦你能挺身面对人生的挑战,便可激发自己原本潜藏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会改变我们原本对自我秉持的观念。

第二种好处则表现在人际关系上

第三种好处是,创伤会改变人生的优先顺序及对当下对他人的看法(充实地过着每天的生活)

大家都把注意力摆在最低层次,即“基本特质”(basic traits)上,其实还有第二层次的人格——“个别性调适”(characteristic adaptations)

人格的第三个层次是编出“人生故事”。

将过去、现在及未来重新编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生动有趣的个人神话

这个人生故事不是历史学家的严谨之作,而比较像是一部引用许多真实事件,强调戏剧效果,加入个人诠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历史小说。

这句话是对的,反过来当顺境时也要强制给自己清零

逆境之所以是人类追求完善人生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因为逆境迫使我们停下脚步,让我们有机会注意到其他歧路,思考我们真正想要的人生终点。

其高层次(长期)人生目标与低层次(近期)人生目标彼此互相契合,所以在其追求短期目标的同时也促进其长期目标的达成。

发现悲剧事件的意义并从中获益,其实是个人能否达成创伤后成长的关键。

幸福的人会更快乐,这跟有钱的人会更有钱的道理是一样的。

彭尼贝克的研究结果支持弗洛伊德提出的宣泄法(catharsis),即能表达自己情绪的人(也就是“宣泄胸中块垒”或“宣泄怒气”的人)比较健康。

用写作来宣泄怒气的被试并未从中获益。

一定要用文字,而且是能让人写出充满意义的人生故事的文字,才会发挥效果。

一个不断克服逆境,达到个人成长的人生故事。

第一步,在碰到逆境之前,先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

第二步是珍惜并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三步,宗教信仰与宗教仪式能帮助我们成长,

尽责的父母会协助孩子调整其情感依恋系统,鼓励孩子采取比较有冒险精神的生活态度,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全又可控制的环境下,那么他(平均而言)就会发展出比较积极的感情态度,长大以后,也不会总是焦虑不安。

事件本身并没有意义,其意义来自当事人与他人、团体及经验本身的互动。

经历过穷困生活的孩子,长大后通常有相当的成就。

逆境在十七八岁到二十出头时出现,对当事人的益处最大。

个人独特的人格特质会去回应事件的发展及所处的社会网络,从而推演出一个独特、无从预期的结果。

智慧不是别人给的,一定得靠自己去发现,走过无人的荒野,无人可依靠,无人能卸除我们的责任,只有自己的智慧才是最后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唯一观点。

知识可分两种:显性(explicit)知识及默会(tacit)知识。

第一,有智慧的人能在自己及他人的需要以及非当下人事物(之后可能因此受到负面影响的组织、环境或人)的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点

第二,有智慧的人能平衡地采用以下三种回应方式:自我调适(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塑造环境(改变环境),以及选择(选择新的环境)。

父母的最佳因应之道,就是给孩子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孩子可以在不同生活领域得到默会知识。

要让逆境对人产生最大益处,那么逆境发生的时机一定要对(刚成年时),对象也要对(具备足够的社会及心理资源者,才有办法面对挑战,从中获益),程度要恰到好处(不能严重到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

希腊语中aretē具有优异、美德或善行等含义,且特别强调实用的那一面。比如刀子的aretē就是好切;眼睛的aretē就是看得清楚;而人的aretē则是……这

或许“美德假设”这套主张最后只有在运用权谋、马基雅维利式的做法下才会成立:不管我们自己的真正品格如何,只要能表现出很有美德的样子,我们就会成功、幸福。

怎么理解

西方人的道德观念是异于其他文化的,西方人的道德态度是建立在特定心理假设上,

格言及好榜样

许多古老文本的第三项共同特征是,它们都非常重视实践及习惯,而非以事实为依据的知识。

愿意修养自身美德者,就会获益。

这些约束众人的行为规范,是否可作为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定律:

古希腊人把道德焦点摆在个人人格上,所问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现代伦理学却把焦点摆在行为上,所问的问题则是“某项行为是对或错”

。第一,这会削弱道德的力量,并窄化道德的范畴。

你愿不愿意为自己未来的幸福去努力,还是你懒惰、短视到连努力都不愿意?

我看到正确的道路,也知道该走这条路,但我却走错路,直到内心感觉涌现,推了我一把,才让我走上正途。

由于现代的伦理学忽略具象,使得我们的道德观越来越淡薄——表面看似放诸四海皆准,实际什么也没有。

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超越原有的自我)

塞利格曼与彼得森对人格优点的定义为,能表现、执行并培养出某种美德的方式。

人其实不需要样样都强,人生处处有机会,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克服自己的劣势。

义务工作对老年人的帮助大到能改善健康,延年益寿

身处失范的社会中,人们可以为所欲为,但人们会因社会缺乏明确标准或权威社会组织来建立价值标准,反而难以找出自己想做之事。

人们的道德观念分为三大领域:自主权的道德规范、群体的道德规范,以及神性的道德规范。

伊利亚德表示,现代西方文化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试图去除所有神圣时间与空间,致力追求现实、效率与世俗生活的文化。不过,基本教义派觉得这样的世界难以忍受,以至于他们有时只得诉诸武力予以反击

这种情绪是被引发出来的(看到有人行善或知恩图报,或其他美德);使身体产生变化(胸口胀紧);动机(亟欲见贤思齐);除了身体有异样感,内心还有一股很特别的感觉(觉得自己提升了)

迷走神经则会跟荷尔蒙、催产素一起作用,让人产生平静、爱以及与人建立亲密及情感的渴望。

对很多人而言,上教堂的一大享受就是去体会一种集体的提升感

真正让他心存敬畏的有两样东西:人头顶上的星空以及人心中的道德戒律

遇到巨大之物(

人类是以分裂的自我在体验人生,往往被互相冲突的欲望搞得支离破碎。

然而宗教有时会忘其初衷,因为有时候其主事者并没有经历过巅峰体验

马斯洛并不认为宗教即真理,但他认为宗教是依据人生最重要的真理而建立的,他希望能把宗教的真理与科学的真理结合起来。

我们每个人就像活在一个喋喋不休的内心世界里,这些絮叨不休的话语不仅消极(威胁的意味远大于机会),而且没什么用处。特

沉思是让自我安静下来的有效方法。

我们才能理解,甚至尊重那些希冀自己所处的社会能更符合所信仰的宗教的人的内心道德动机。

。心理学家把这种基本需求视为等同于能力、勤奋或掌握技术/知识等需求。

第一步就是掌握自己的优势,请利用优势检测表找出自己的优势,选择一份让自己每天都能发挥优势的工作,这样起码每天都能享受到片刻的心流。

我们跟工作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取决于自己。有些行业能让人很容易地全心投入,但有些行业却很困难

果个人较低层次的个人特质能跟自己的应变机制互相配合,且后者又能跟自己的人生故事相连贯,那么你的个性就会很一致,你的人生就能一路前进。

幸福——或是让我们的生活经验更丰富的意义感,来自中庸之道。

说得很好

这些仪式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三个层次都连贯一致,这时,属于这个群体的人会觉得自己跟整个群体及其传统已合而为一。

人类的进化同时发生于两个层面:基因层面及文化层面。

所有现代人类都是基因组(不同文化的人类的基因几乎都相同)及文化要素(不同文化的要素各不相同,但基本上仍受制于人类心理的能力及倾向)共同进化下的产物。

关键点研究

“关闭”自我那个开关的位置。在大脑的顶叶(头盖骨顶端的后半部)有两块被纽伯格称为“定位关系区”(orientation association areas)的大脑皮层。

世上确实存在比自我更大,会让人认为这就是自己存在之目的,而愿意为此牺牲自己生命之事物——群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265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078评论 2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852评论 0 34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08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45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7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21评论 3 40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88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3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6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17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76评论 4 32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82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4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67评论 1 26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15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86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