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粗粗累计2016年,做了30万字鸡汤,聚碗成桶,Huanghuang一缸泔水,成就非凡。
近来读一本小书《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林欣浩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发现自己呕心沥血的那点思考、困惑、解答诸般,无一不被人家琢磨了上千年、咀嚼了无数遍;自己那点认识如此肤浅、凌乱,人家早就研究得万分透彻、系统。更可气的是,这还不过是一本哲学入门、通俗、笑谈读物的深度。
不过囫囵半片、秃露反帐地读过几本哲学专著,就在那摇头晃脑地摆摊卖鸡汤;自己悟出的高论,不过人家的常识;为解一惑早生华发,何如目不窥园深研经典?惭愧。
转念一想,也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在15岁那个繁华散尽的除夕夜、思考时空与生死的苍茫悲凉时刻,我就非自觉地开始了哲学训练,匆匆30年过去。
时间与经历是一本大书,想不学都不行。生活磨砺我,我又爱思考,相信一定在不知不觉间累积了一点哲学修养,让我遇到这些哲学思想时,就像见到久违的导师一样倍感亲切,一如一定要有岁月甚至苦难的积累,才读得懂《红楼梦》的深情、悲悯、幻空和叹息。
每个人都一定会被生活教导出一套人生哲学,什么金钱万能论、人生如梦论、因果报应论、快乐斗争论等等,可惜这些理论太初级,总结得来也太辛苦。
几千年来,无数聪明的脑袋早就就人生道理进行了熠熠生辉的探讨,并婆婆妈妈地给世人讲了无数遍。这些人类思想的精华矿藏不去开采,非要被生活撞得头破血流地去发现,太可惜了。
通过读圣贤书,发现我之辛苦悟到并极力倡导的“活在当下”这一脉思想,应归于萨特的存在主义;我鼓励自己坚信的因果定律,属于斯宾诺莎的决定论;我们非黑即白地理解事物的两面性,源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僵化加诡辩。等等。
我们的智慧源于这些哲人的思想,我们的愚蠢在于无知误解或有意曲解这些思想。哲学能增强生活的自觉性,它们早就光芒万丈地照耀着世界,我们却在黑暗中摸索。
现代,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蔓延,学哲学根本找不到对口工作,说谁是学哲学的,跟骂人差不多,这让我这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很是捉急。
很多人不读书也能生活,不学哲学也能感悟,慧能甚至不识字也成为了禅宗六祖,但这并不能说明就不用读书学哲学了。
我们不需要多少哲学家,聪明的脑袋是不世出的;我们也没有必要成为哲学家,很多哲学家的生活一样一塌糊涂,而且他们还常常建构起华丽的大厦,自己却只在旁边的狗窝里苟且人生。
但人人都应该知道点哲学、个人一定要学习点哲学,这确是十分现实、有用的选择。哲学不能解决吃饭问题,但会让你生活得舒服些、明白些、开阔些、高尚些、超脱些、甚至神圣些。
让那些互相矛盾、自相矛盾的哲学思想在自己的头脑中碰撞、闪光,将开辟出一片自立为王的领地,睥睨天下、达观万象,孤芳自赏、怡然自乐。不学点哲学,人生多么乏味!
通过读书,我还认识了福利斯特•嘉康利博士,他是与爱因斯坦同时代的科学家、哲学家、企业家。
他的一个中心论点是:你“想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能做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一个想法出现,会被储存在你的记忆库里,与潜意识相互作用,甚至成为潜意识本身,并具有转变为行动的倾向,再一点点地形成你未来生活的全部。
思想是有力量的,不仅仅是影响你的生活,它本身就是你的生活,你的思想必将引导你的人生成功还是失败、阔大还是狭隘、幸福还是痛苦。
生活是柳暗花明兴趣盎然的不断探索,生命是一场无止境抬升精神境界的修行,有人被动感受,有人主动探索,有人虚心学习,愿意还是不愿意、自觉还是被迫,探索与修行的本质不会变,但层次和成就却可能别如霄壤。
有的人60岁还幼稚、迷茫,有的人30岁就已洞悉世界与生命。孔子自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的并非是年龄增长的自然状态,而是历经思考与修炼不断提升的生命境界,使他在每个年龄段都有独特的、美好的、更深的体会和感悟,生活永远那么灿烂,生命永远在绽放,这是何等光辉的人生境界,真让人羡慕。
满架图书正自恋,回头才恨少读书。咱们多读书吧,为了生活、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