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字的作用,那就是——让人们表达、沟通、协作,同时还能把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知识保存下来。正因为如此,人类才有了如此发达的文明,站在了这个星球之巅。
从刚才这段话里,我们完全可以把语言或者文字理解成一种工具。比如我们炒菜要用不粘锅,锅是一种工具;我们把人类运到火星上需要火箭,火箭就是一种交通工具;我们需要表达、沟通、协作、记录,为了完成这些之于人类文明至关重要的任务,我们也发明了一套工具,就是语言。
既然是工具,就有好不好用的问题,就有用着顺手不顺手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工具的效率问题。那么语言这种工具的效率高不高呢?到底好用不好用呢?
丨语言的局限性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凑合。
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就是,它勉强满足了需求,但是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没办法,由于发明不出来更好的替代品,我们只能先凑合用着。
那么语言到底有哪些局限性呢?我们随便就能列出来一些:
1. 精确度不高
语言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它的精确度并不是很高。
举一个最经典的例子:想象一下你有一天吃了一个苹果,然后你有一个从来没吃过苹果的朋友问你,这个东西是什么味道啊?你会发现,你其实很难给一个没吃过苹果的人用语言或者文字描述出苹果具体是什么味道。
当然,你可以用很多词来形容,比如酸、甜、水分很多;你还可以用各种比喻,比如你的朋友可能吃过梨,你就可以说,这个东西和梨的口感有点像,但是没那么多水分,而且没那么脆等等等等。但这些真的就是苹果的味道了么?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又引入了其他一些概念,比如你说的“梨”和你朋友吃过的“梨”是同一个东西么?你说的“脆”是什么意思,对方的理解和你一样么?这些你在和TA沟通的时候都不知道。
还有一个同样经典的例子。这是我的朋友和我聊天的时候我想到的。
我知道得到的同学们都非常重视沟通和表达的重要性——现在你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们沟通经常会出现问题了吧,一大部分的责任都要推给语言这个工具本身。
这就是语言最大的问题之一,精确性。而且这个精确性还附带一个令人沮丧的特性,那就是,你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不但精确程度可能很低,你连100%确定对方理解了你的意思的可能性在理论上都没有。
什么意思呢?因为只要我和你说了一件事,然后问你明白我的意思了没有,你就只能同样使用语言或者文字来说明和解释你到底懂没懂我的意思——而这个过程中新的信息就产生了,这次换成了我要证明我是不是懂你的意思了。
这就像是那个著名的信使悖论:
假设咱们两个是古代的两个国王,相距甚远,传话需要靠信使递送信件才行。有一天我给你发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需要你来确认,为了保证你已经收到了,我需要你回信给我告诉我你确实收到了这封信。由于这个信息确实很重要,我收到之后也要给你回信,告知你我也收到了。结果你拿到这个信息之后,又得给我发一封信息告诉我你确实收到了…...
这个过程可以无限循环下去。很多时候我们的沟通就是这样的。
2. 效率低
语言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慢。当然,人说话的时候还有语气、表情、肢体动作等等信息,但毫无疑问,人类靠语言和文字所进行传播的时候,速度其实是非常慢的,比我们手里拿的手机和用的电脑慢了几百几千倍。
而更重要的是,从电脑发明的那一刻开始,到让人人都有一台计算机的个人电脑时代,再到后来的互联网时代和智能手机时代,我们人类亲手创造了一个在我们现实世界之外的新世界,也就是虚拟世界,或者数字世界。
当然,更准确也更有意思的形容可能是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
丨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正在融合
有一种论调是:哪怕人未来要不断进化,但这个时间还早着呢,比特世界和原子世界的融合近期不会发生,现在根本不用着急。
但这个观点的问题在于,比特世界和原子世界的融合早就已经开始了,人和人造物体的融合也早就开始了,人和机器的融合也早就开始了。你没看见的,并不代表真的没有发生。这就是威廉·吉布森说过的那句话: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还没有平均分布。。
我们来总结一下。实际上说到这里,我们整个人类面临这么一种情况:
1. 语言和文字的重大功能是传递和保存信息与知识,这几乎是我们生存并且发展得如此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2. 然而语言文字作为一种工具,有其工具意义上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就是速度慢、精度低;
3. 以前这种低效率还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随着比特世界的迅猛发展,人类传递知识效率低这件事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
4. 假设有一种新生物,在它们那个世界里的所谓的“语言和文字”积累知识的效率比我们要高上几千几万倍,那么它们会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赶上我们过去几十万年文明的发展,甚至超越我们呢?
5.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人类已经和机器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