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重要的演讲时刻,比如毕业答辩、晋升竞演、部门动员、公司总结等等。
很多人平时说话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一到重要演讲时,看到台下黑压压的观众就紧张到语无伦次,更有甚者连手都会发抖。
其实这是对演讲本身了解不够,没有准备造成的,今天掌柜与大家分享针对重要演讲紧张的3个实用技巧:
1.摆脱心理负担,坦然面对紧张情绪。
获得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的电影《国王的演讲》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36年英王乔治五世逝世,患严重口吃的次子博迪成为了乔治六世。后在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治疗下,博迪终于克服障碍,在二战前发表了鼓舞人心的对德宣战演讲。
刚开始国王找的语言治疗师都是从技术角度寻找解决方法,比如口含数个玻璃珠朗读等,直到后面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与其亲密相处后,方才打开心扉:小时候国王曾遭受保姆的虐待,只要他一吵闹,保姆就使劲掐他,造成他从小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致变成口吃。
在这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首先大家要排除心理方面的因素,掌柜小时候就因为上课发表言论被老师体罚过,而造成自卑心理,也是很长时间不敢公共场合发言,直到参加工作后才陆续改善。
如果大家没有特殊的心理困扰,只是单纯的演讲紧张,那恭喜你,事情好办多了。
你首先要有一个明确认识:上台演讲、表演时的紧张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丘吉尔当年在演讲台上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直到被轰下台去;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的最高记录是一场表演中声音暴了四次。
所有人都会紧张,只有你认识到了这一点,坦然地云接受,才不会时刻怀疑自己,才能以平常心去面对演讲中的紧张情绪,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2.熟能生巧,演讲前要多加演练。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也就是俗称的“一万小时定律”。
普通人只是工作所需,而不是当演讲家,自然是不需要一万个小时去演练。但对演讲内容和形式花费数个小时进行演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你要对演讲的内容非常熟悉,反复背诵50-100遍,直到印入脑海,这样即使演讲时忘词,也能随时涌现演讲关键词,打开思路;其次,演讲可以真人实地演练,刚开始最好夫妻双方演练,这样即可消除紧张情绪,演讲过程中对方也可以直言发现的问题,以便随时改正。
3.随机应变,演讲中寻找支撑点。
演讲除了苦练,还有一些小技巧。首先如果允许,就将自己的演讲稿直接带入会场,并在演讲稿上将关键词做显著标注,以便在紧张忘词可以快速进入后续话题。当然如果你紧张到手抖的话,就不要手握演讲稿,因为这样会放大你的紧张反应,将演讲稿放置演讲台上即可。
其次当你忘词,不要慌张,因为除了你,别人并不知道演讲稿的具体内容,这个时候适当的停顿并不会影响演讲效果,不要奢望一口所将演讲全部讲完,即没必要,也并不可能达到,你可以趁停顿的机会去喝口水,整理下思绪。大家仔细观察马云的访谈演讲,思绪就很跳跃,擅用停顿切换演讲内容。
有些演讲培训会让人侧重演讲时的肢体语言,甚至语气、语法。其实不必太拘泥于此,演讲最重要的是诚恳、真实的表达,太注重技巧,容易因小失大,本末倒置。
如果要说演讲中最常用,最被大家推崇的技巧就是寻找一个情感支撑点,也就是在左右方向各找一个比较友善的、或者常带笑脸的人,如果是自己的朋友就最好了。这样一方面演进时会接收到积极的信号,促进你的演进效果,另一方面与座的观众也会感受到你的真诚而自信。
好了,3个非常实用的演讲技巧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一些帮忙。至于在演讲中插入现场互动、幽默笑话之类的高阶技巧,大家不要心急,等你可以熟练平稳的进行演讲时,类似技巧自然会陆续掌握。
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