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Y是高中同学。
同学缘分起于当年我在X城二中读书的时候,不过后来我在高二时便转学去了别的省份。
二中算得上江南名校,作为二中人最为自豪的也就是和一代大师钱钟书做校友了。
二中的管理是很严格的,高中的节奏全然不同于初中,每天都像打仗,节奏好比rap。
我和Y所在的班是年级唯二的走读班,也就是说,早上七点的早读,六点就要起床收拾完毕赶到教室。
江苏高考3+2的模式下,语数外是重中之重。每天我们都会被语数外轮番轰炸,尤其是数学,可以算得上占据了一天百分之八十的时间。
整个X城都是重理的,哪怕我们学校文科优势更盛,理科学习的重要性一直被各科老师挂在嘴上,践行于实践。
我的偏科从那时就开始展现了,除了生物,可能是身为课代表,我对生物有着异常浓厚的兴趣与责任感,几乎用着生命在学习,而其余的物化则成了随时爆炸的地雷。
Y热爱着物理和化学,下课时候,只要回头一瞥,都能看见他低着头研究数理化。
他是很喜欢钻研的一个人,放学后时不时还拉着我们讨论学习方法和遇到的困难。在我们恢复联系前,我对他的印象是停留在那些午后他穿梭在办公室的背影和缤纷落英下我们讨论理想的片段。
高二高三我转学去了别的城市,繁忙与距离拉开了彼此,都很默契地没有再互相打扰,高考成了我们唯一的伙伴和战友。偶尔会读到他的留言,只言片语,关心一下我的生活。
热络是从高考结束后那聒噪的蝉鸣声开始的,Y主动联系上了我。我回到了曾经读过书的城市,那座承载了我大半个青春的江南小城,熟悉又陌生的街,陌生又熟悉的人。
Y没有太大的变化,头发留得更短了,经过高三一年的锤炼,人越发精瘦,也长得更高了。
省去互唠家常,两年不见,我们没有想象中的局促和紧张,就好像只是刚经历过一场有点长的旅行,回来了,还是对方。
可是,还是有什么开始不一样了。
Y没有去到理想的学府,诚如我也因病缺憾了十几年的梦。
我们各自去了自己省所在的一所大学。Y读了一个我连名字都听不懂的专业,我不出意外地学着语言。
繁忙精彩的大学生活,渐渐冲淡高考失利的痛苦。我忙碌于各类社团,空间频繁刷着活动。Y没有过多的评论,只是时不时会给我留言叮嘱我不要落下学习。
我失恋了。
Y沉默了。
他说,你要好好学习,真的。
我默默不说话,他是不会懂的吧,他懂什么呢。
大一,我从年级第四开始,然后以挂科结束。
暑假回X城,我突然失去了见他的勇气。Y照例把我约出去,只不过这一次是去图书馆学习。
我记得那天突然就下起了大雨,大大的图书馆在雨天显得更为压抑。光线不是很黑暗,当然也不清晰。
见到Y时,她的身边还有另外一个女生。她是我曾经在二中读书时的好朋友,高三时自主招生去了一所985重点院校。
我不记得那天的雨是怎么结束的了,我也忘记了后来聊了些什么。脑海里只印着Y的那句,学习真的很棒,你要好好学习,真的。
后来Y去了日本。他换了喜欢的专业,他拿了奖学金,他在日本跟着导师做学术。
他给我打来长途电话,漫长的一个多小时里,有生活的问候,有学习的探讨,也有理想的倾诉。
电波传来他的声音,那炽热的燃烧着青春的声音,还带了点梦想的甜味儿。躁动了那个冬天,也躁动了我的心。
整个大三,我都在疯狂地学习、做研究。
再后来我也拿到了留学资格,拿到了他曾拿过的奖学金。
你也遇见过那么一个人吗?他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燃烧着斗志和激情。
在充满栀子花香的青春里,他是那淡淡的一抹阳光。没有出席每一个你想要的晴天,却总在你灰暗低落的日子照亮你。
你不由自主地想追随他的脚步,拙劣地模仿他的轨迹。破土生长的日子里,你仰望着他,然后变成更好的自己。
而所有这一切都无关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