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决定要去改变自己的时候,往往有些时候是不冷静的,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楚。每一个蜕变的过程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极不舒服的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自认为自己能做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但在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失去理智,会增加自己的目标和行动,但往往一些小的细节就能把大多数的人打败。
贪,是每一个在这整个世界原有的属性。贪,意味着欲望。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也都有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欲望。
但从一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很多人的欲望之大,在吃饭这件事情上,你觉得我们是吃十分饱的还是七分饱呢?其实这个问题大多数人也都思考过,但真正长期做到的人却很少,吃饭的时候我们问过自己吗,或者是对以前给自己定的规矩做过吗?见到好吃的谁不想吃啊,你说是不?这是人的本能,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就是好的。
贪,是一个处处都存在于我们生活与自身上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做事贪多会做不好,反而可能会拖累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长期这个因素,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而耽误自己长期的利益。
当我们知道自己的现状的时候,谁都想立马改变它,但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由于人们的急功近利和急切的心情,还是奋不顾身的去做了,到头来现状虽然没有改变,有时候反而比以往更糟。
大家都知道女人怀胎十月才能把小孩生出来,但就凭这一件事看来,做好做成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都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生孩子需要十个月,也结束300天左右,按小时算的话大概是7200个小时,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一个定律:“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学习任何一项技能,要达到精通的本领就得需要刻意练习10000个小时。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部分的技能可能不需要这么长时间,只需要6000个小时,我们就可以应用了,甚至可以利用它赚钱了,比如英语、绘画、驾驶等,练习6000个小时,你的技能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的人,已经达到了中等水平以上,我们就可以利用它了。
其实在生活我们没有必要非得练习10000个小时,但起码也要刻意练习6000小时,这些时间也相当于将近300天,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长期的时间。我们往往在多事情的时候忽略长期这个概念,还有做事的复杂程度。
我们要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扎克伯格每年养成一个习惯,这是他对自己做事的一个原则。他不求多,反而少,让自己在这一年中做事的过程中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这样的长时间的思考与行动,对自己的行为的思考跟深刻,重复的次数更多,对他自己的条件反射更准,更能让他自己记得更牢。扎克伯格追求极简主义,简单,让事情变得更高效。扎克伯格连续7年完成了自己的新年目标,每年一个新的目标。
如果一个决心可以变得具体并能够转化为简单的每日都可完成的固定行为,那么它就更可能变为现实。
看一下扎克伯格连续7年完成的新年目标。2009年,扎克伯格的新年计划是保证每天打领带去上班,以此表明他对公司发展的严肃态度。
2010年,他的新年计划是学习普通话,为此经常叫会说普通话的员工来办公室和他对话。等到2014年时,他已经可以用普通话进行半小时以上的演讲。
2011年,他的新年计划是做个素食者,吃肉也只吃自己亲手宰杀的动物。
2012年,他要回归每天写代码的日子。2013年,小扎决定走出自己虚拟的社交网络与更多现实中的人进行交流,每天认识一个Facebook以外的新朋友。
2014年,他给自己规定的是每天写一封经过谨慎思考后的感谢信,尤其感人的是他对妻子陈的感谢视频。
2015年,每两周读一本书则成了他的新年计划。到年底为止他在Facebook上一共推荐了22本书,基本完成了他的计划。
这就是扎克伯格7年完成的个人新年目标,他把一个长期的目标分成每年一个小目标来完成,这样看起来就能轻松的完成了。
我们有时候是太着急了,都想马上看到自己的效果,大多数的人缺少的东西太多,学习的习有很多,都想一股劲的都把它装进大脑,可是这样做反而做不好,吃的太多,消化不良,容易撑着,反而对身体健康不利。
李笑来老师曾在他的执行大课中提到过一些方法论,其中有几条我记得还非常清楚: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一上来就用力过猛,那样会把自己的力气消耗太多,后边的路就会很艰难,需要考虑长期这个概念。
第二,一次只专注一个焦点。不要求多,要求少而精。如果一上来就一块都走,一是时间不够用,二是分散注意力。
第三,要勤做记录,检点自己。
我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这一问题,贪多反而会拖累整体的计划,注意力也会被分散,每一次都要有一个聚焦点和中心,一次只改变一个,要考虑长期的效果,不要看眼前的利益。
其实大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是大家心急所造成的,我们缺乏的是耐心。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