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之子,出身贵族的青年,为了寻找内心的“阿特曼”,独自出发找寻自我,经历尘世的诱惑,经过了各种坎坷和内心的迷雾。他停留在情欲与金钱中,留下自己的躯壳,放荡自己的一切。在河流那里,留下过去的自己和未来自己,拥有了本质和当下。一次次倔强地选择了孤身远离众人的评判,循着内心的声音,最终找到一条让自己内心安宁的顿悟之路。
有意追求一种君子不器的状态,同时也陷入一种无形的约束,一切教义知识都无法让人真正明白道的真意,任何言辞也无法替代自身的体悟,不拘于表象,与万物的和谐统一,在出世间的基础上,慢慢把修行融入生活,修炼自己内在的佛性。
也无意去谈一些蔑视传统、追求个性解放之类的命题,只是当你正在迫于生活的压力,碍于周围人眼光的异样,陷入那些功利主义的旋涡,囿于见解之分歧和言辞之争时,还能够感知到不需要用别人定义自己存在的那种快感。这种探究自我内心的需求,努力认识自己,也是当下这个时代,依然有人在读黑塞,依然有人将《悉达多》奉为经典的原因吧。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给人以希望,给人以追求就是意义本身。只要还有呼吸,那信念就不会崩塌,在完全绝望的后面一定有觉醒的种子。所以,至此之前,无论尘世将人淋得多肮脏,也无需畏惧自己当下的堕落。
世间的苦难都必以自身去亲临亲历,知识可以传教,智慧却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