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很难喜欢上一个歌手,但是会喜欢许多的歌,流行的,经典的,摇滚的,民谣的等等,只要在某处它能打动我,吸引我,哪怕仅仅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旋律,一句很走心却也朴素无华的歌词,我都会想多次再听。有时候听了一首歌好多遍都不知道唱的人是谁,但是这好像也不影响我对歌的欣赏,一首歌就像一篇文章一个电影,创作的时候在于作者赋予的思想和情怀,可是面向受众之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可否认每一个受众会自然而然的加入自己的解读,或浅或深,全凭个人喜好了。说到这想到钱钟书一个趣事,有记者要采访他,他拒绝说,比如你吃一个鸡蛋觉得很好吃,难道你还要去找生这个鸡蛋的母鸡吗?从中也可以看出钱先生的幽默睿智和淡泊处世。
虽然以上说的有道理,但是知人论世也是欣赏作品很重要的一步,想起高中语文课,特别是古诗词讲解时,老师会特别强调作者的背景境况,所以也有我们常说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也就是诗人遭遇不幸的时候,他的文学造诣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甚至是达到巅峰。所以作者本人和他的作品应该是有分不开的关系。
在电影理论中有“作者电影”的说法,也就是电影的导演编剧是同一个人,电影以导演为中心,而且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是持续统一的,那么可以说这个电影的作者是导演。在这一块,电影和文学是有区别的,文学可以由一个人全权完成,电影则是许多人的努力,我们可能只看到了银幕上的演员,他们成了明星,可是作品的内核本质还在导演。其实这和歌曲是有相似的,我们可能听某一个歌手唱歌,听他的声音看他的外表,于是歌手被我们记住,变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可是作词编曲却默默无声。
因为这个原因我不太去关注歌手,除非他特别有特色,很多歌曲的演唱水平都比较高,那么我会记住他,但也只是有印象而已。
但一直以来我却超级喜欢一个歌手,跟我平时的作风不一样,他是一个“作者歌手”,作词编曲演唱都是他一个人,而且每首歌的质量也很高,有着特别明显的个人风格,对,他就是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