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6岁的时候,突然被某种力量叫醒,给了自己重重的一记闷棍,就这样对工作开始有了危机感。
而这种危机感一旦产生,仿佛也就没有了尽头,它不像那种面对老去的恐慌,因为老去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人生困境”,但职业上的危机,只在某类特殊的人群中出现,它更加令人不安和焦虑,让我们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可能创造出来的工作价值产生了深度的怀疑。
我现在就职的岗位是对的吗?我现在从事的方向竞争力在哪里?我是不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得过且过”?我是不是这样下去,人生的定义就不再改写?我是不是已经落后于我身边的同龄人?我是不是开始成为这个社会的边缘化人群?
在危机感产生的同时,我们就已经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渐渐开始对自己身边的一切开始不满。我想大多时候我们不满的本质原因并不是生活,而是在生活里挣扎着却又无法逃脱的自己。
如果不满和焦虑,那就试着去改变。这是所有鸡汤给我们唯一的慰藉和答案,而这也是99.9%的人头脑里闪现过的第一个念头,只是,在重新求职和改变的过程中,我们看似站在了一条四通八达的抉择路口中,却又成为了砧板上人人刀俎的鱼肉,任人宰割。
上招聘网站和APP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浮在心里的危机感被一条条招聘条件刻画出来了现实的样子,PS能力择优、视频制作直接进入复试、运营传播思维为必要技能……这些缺失的能力条件,让人愈加的感觉到心里的感觉变成了一种沙漏,只不多这是一个不知道倒计时的容器,或许哪天它就开始加速,把自己疯狂的按在时间的刻度里拼命蹂躏。
想要转型和发展的岗位,在寻求更好的人才,它没有义务也不会去为我们的成长买单和等待;不想要继续从事的岗位,我们却成为大家心中的“香饽饽”,矛盾学的理论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虽然我们并不想要如此深刻的体会,但生活从来不会选择一条康庄大道,而是更偏向于让我们学会披荆斩棘、
在这个过程中,博弈和内心的挣扎,成为最主要的危机感战场。维持原状,继续“温水煮青蛙”的生活,还是降低要求,去选择一份条件不高,但却可以成长的岗位,一切重头来过?然而,曾经的高工资到低工资,在社会上工作为了生活的理论之下,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
“黑夜逆风细雨,梦想热情和我,痛苦却又甜蜜”,正如耳边的音乐一样,生活的一切都有因和果,没有哪条路是顺风而跑,让我们加速前进。
走在充斥选择的这条人生大道上,憋着一口气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常态,憋着心中真正的梦想,上着一份看似光鲜的工作;憋着心中真正的想法,迎合一切看似正确的观点。
但是,年轻作为资本,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学会焦虑,这样才会迸发出内心更多的能量。我想有时候人把目光逃脱出所及之处,学会看到未来的光亮,看到那些开在生活外的逆风美好,是不是也是一种美好?
虽然,现在彷徨和呐喊,但是,总好过等失去年轻了,才知道原来回头也都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