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第二 23(虽百世可知也)

39

【原文】: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章旨】:本章是孔子教子张研究过去,推知未来。  

注释】:十世可知也:世,帝王易姓受命为一世,即一朝代。言自此以后,十代的事,可否先知。也,此作“乎”解,疑问助词。殷因于夏礼:殷,殷商,商朝,夏,夏朝。

【语译】: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代的礼制现在可以预知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制,其中废除和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代继承殷代的礼制,其中废除和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周以后乃至百代的礼制,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释义】:

子张向孔子请教:“今后十代的礼制现在可以预知吗?”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可以或者不可以,而是先与子张把殷商沿袭夏,周沿袭殷商的过程讲了下。这三个朝代是一代代发展过来的,殷商由夏发展演变而来,周由殷商发展演变而来,虽然礼制上一定有一些增加与损益,但是这些变化是可以知道的,也有文献可以考证。这三代可以知道,周以后百代的礼制也是可以预知的。

不知子张听完之后能否想明白,很可惜他没有追问下夫子为什么?至少我们会有些疑问,为什么孔老夫子可以预知,他凭什么预知呢。孔老夫子应该是通过观察夏、商、周这三代的演变,可以看到礼制背后的规律、本质。然后便可以用这个规律去预测周后面的变化。或者说“虽百世可知也”,不是礼制的表面的各种细枝末节的知道,而是无论怎么变,一定有其不变的东西,就是礼制的根本。因为这些根本、本质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十世、百世都不会变。所有的改变都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增减。

那礼的根本是什么呢?五伦十义。所谓五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五种关系,即五伦。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这五伦关系不会因时间空间而改变。夏商周时期的人有这五种关系,现在社会也有这五种关系。人一生出来一定有父母,就有父子关系。君臣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我们在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工作,自然就有君臣的关系。也必定有兄弟、夫妇、朋友的关系。这个不会改变。

五伦不能变更,十义也不能变更。十义就在五伦关系中,是我们要承担的义务,应该扮演的角色。譬如父子关系,父慈子孝,慈和孝就是义务,我们必须要做的。君仁臣忠、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兄友弟恭。这些都是不能变更的。所以五伦十义这个根本超越时空,只要有人的地方,礼的根本必须要有,否则就成了乱世。

朱子讲,“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不过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而其已然之迹,今皆可见。则自今以往,或有继周而王者,虽百世之远,所因改革,亦不过此,岂但世而已乎。圣人之所以知来者盖如此,非若后世谶纬术数之学也。”

朱子点出,三纲五常是礼之大体,大体就是根本。什么叫三纲?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讲的是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而事实上,完整的应该就是讲五伦,上面已经讲过了。这个礼之根本,也是礼之大体。而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常是永恒的。所谓常德,不管是什么时候,古时候或者现在都必须遵守的,也是超越时空;中国要遵守,外国也要遵守。古人要遵守,今人也要遵守。如果不遵守五常德,天下就会大乱。

所以,礼的根本在于五伦与五常。但是这个五伦与五常不是人刻意制造出来约束我们的。它是随顺于自然的和谐之道,是圣人早就发现后,代代相传下来教化我们依道而行从而保持和谐。如白鹿洞书院的学规上写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早在尧舜禹时期圣人就开始行五教了,就是教授人们这个五伦十义。几千年以来从未改变过。这便是真理。而不是教条、迷信。

礼是天地之序,人事之则也。天地秩序非常和谐,日月星辰,他们的运行自有轨道,不能乱,这是礼。人事之则是人事之间运行的法则,五伦十义、五常德就是人事之则,和天地之序一样,同样要依道而行,才能和谐。所以,礼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依道而行,和谐发展。这也便是前面我们学过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因此五伦、五常德,是礼的大体,根本。夏商周三代都没有变更,所制定的礼只在条文制度语言上有出入,但都是为了维护这个根本,所以叫因之而不能变。因是依,依据这个根本,所增减损益的不过是一些“文章制度”,一些形式上的规范、仪式。有“小过”,有“不及”,过分的就把它减少,不及的就增加。这就是有所损益。现在“而其已然之迹,今皆可见”,“已然”是已经损益的部分、增减的部分,这些迹象,朱子说,宋朝也能够见到。证明礼的文章制度、礼仪做法,确实历朝历代有变更,但是,它的大体根本不能变更。

明白这个道理,“自今以往”,从今以后,孔子指的是周朝结束后,兴起的另外一个朝代,孔子没看到,周朝后面是秦始皇建立的秦朝,秦后面是汉,汉之后是三国时期,然后是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元明清,历朝历代下来,礼的根本都不会变。

即使是一百个朝代以后,“百世之远,所因所革,亦不过如此”,“所因”是所依据的礼的根本,绝对不会变化;“所革”,革是改革,损益、增减的部分。我们都能知道,都是小的部分,形式上的部分。

圣人用这种理来推测未来、预知未来,不是用所谓的“谶纬术数”,就像算命算卦来预卜,阴阳五行来推断,那这些能不能推断?当然也有它的准确度,可是圣人不需要这个。圣人掌握了理,天理、道理,自然未来就可以预知。所以,有学问的人从一点一面就能够预测久远,正因为他掌握了这个道理。

朱子又引胡氏,南宋初年的学者,胡寅,字明仲,“胡氏曰:子张之问,盖欲知来,而圣人言其既往者以明之也。夫自修身以至于为天下,不可一日而无礼。天叙天秩,人所共由,礼之本也。商不能改乎夏,周不能改乎商,所谓天地之常经也。若乃制度文为,或太过则当损,或不足则当益。益之损之,与时宜之。而所因者不坏,是古今之通义也。因往推来,虽百世之远,不过如此而已矣。”

胡氏讲,子张问这个问题是想知道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圣人,就是孔子,用过去的经验来给他说明未来的情形。这个道理就在于,圣人懂得抓住根本,他知本。什么是本?修身为本。从修身到齐家,到治国平天下,就是“自修身以至于为天下”,为天下是治理天下,都是讲一个礼。礼是礼制、礼节,“不可一日无礼”,礼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依据,乃至我们成圣人,也是克己复礼的功夫而已。

礼是“天叙天秩”,“叙”和“秩”都是秩序,天是自然,自然的秩序,没有人为的规定,自然而然。我们遵守它就能和谐,不遵守它就不和谐。这叫天道。所以人必须共同去依据、遵守,这是礼之本。礼的本是天道,是自然之道,是五伦十义,是五常德。这是礼的根本,不能变更。乃至到现代社会也不能变更,如果变更,一定是乱世。乱世,必定改朝换代。改朝换代之后,还是要恢复这个礼,还是不能变更。

所以礼对国家多么重要!每一个朝代的建立,国君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恢复礼。因为推翻一个朝代一定会战乱,前朝一定是黑暗的,民心不服,后一个朝代推翻前一个朝代,必须建立礼制,制礼作乐,让民心归顺。假如建立朝代之后,没有去制礼作乐,人们就无所适从。因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礼,小孩长大了有冠礼,结婚了有婚礼,父母去世了有丧礼、祭礼。这些礼都是帮助人心安定的。假如没有礼,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做,自己盲目地做自己的一套,这个社会就叫礼崩乐坏的社会,那还得了!这就是危险。所以,英明的领导人一定是首先制礼作乐,为人民百姓的行为做一套规范。这个规范一定是符合礼的根本,就是五伦十义、五常德。这是天之道。我们符合天道,天下就能和谐。不符合,一定会乱。

作乐,乐是音乐,泛指一切艺术。艺术一定是帮助我们净化人心、提升道德、和谐社会的。这种乐才叫雅乐,才是美善的乐,而不是惑人心智的。这是讲到人们的娱乐节目,媒体里传播的内容,都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整顿。

礼的根本,商朝不能改夏朝的,周朝不能改商朝的,这叫做“天地之常经”,经是常久的意思。仁义礼智信叫五常,是超越时空的,不能变更。能变更的,只是一些制度文章,很具体的形式规范,太过的要减少,不足的要增加,有损益增减,这是什么?现代有句话,叫与时俱进,符合现代社会。所以礼需要现代化、本土化,不能够原原本本地照搬前朝的,肯定有不适用的,但不适用的必定是一些枝末,根本不能变。这是孔子的真正意思。

因往而推来,根据过去的这些经验,我们推测未来,百世也不远。从周朝到现在还没有百世,即是一百世之后,也不远,亿万年之后,还是要遵循古圣先贤所讲的仁义礼智信,五伦十义,这个没办法变更。这叫常道。

圣人讲“克己复礼为仁”,五伦十义、五常德为根本的礼的遵循,背后其实是在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回归到清静无染的仁德本性。这是礼的本体,礼的本体就是道,叫做“为仁”,就是修仁。

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便能以不变应万变,便能以一而知十,乃至知百、千、万。孔子便是这样不但自己能抓住本质,还很善巧,用礼的损益,言近以指远。通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状况,来告诉子张未来会怎么样。而这个背后关键是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损益的变动表相看到背后不变的本质,这是“实智”,即能认识本体本质的智慧。同时也能在把握本质的基础上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行权方便,随顺众生根机设教、设礼。这是“权智”。

权实二智,同时具备,则自然能察往而知来。而这种智慧,我们本自具有,只要去除所有私欲杂念,天理之心彰显,则心如明镜般,万物皆印照无余。


学修思考:

(1)为什么孔子回顾了夏商周三代礼制的变化,就那么自信的说“虽百世可知也”?

(2)请分享现实生活工作中,你所体验到的礼有哪些?


妙行:2020.11.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185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4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5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6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51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88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2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0评论 2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