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课之《孤独之旅》

谈“昨天的杜小康”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要带着大家进入一个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这个男孩,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他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当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而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自己的自行车。这个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生:杜小康。

师: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个呼风唤雨的杜小康。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好像不是这样的了。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二、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

(一)无奈

ppt 出示: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散文:《前方》

师:曹文轩在他的一篇哲学散文中这样说道(ppt出示),我们把这句话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杜小康就要离家了,(板书:离家)请同学们关注文本第一段,看看,他的离家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点?

生:无奈。

师:你从哪个词读出了无奈?(板书:无奈)

生:“只好”。

师:他为什么会感觉无奈呢?

生1:因为他原本是油麻地里最厚实的一户人家的,但是由于他的父亲一夜之间生意衰落,他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师:你看过草房子是吗?

生1:看过一点。

师:哦,是的,是因为他父亲借了很多钱去油麻地进货,结果这些货物在回油麻地的河里全都翻掉了,于是,就血本无归,他们家就一落千丈了。刚才,我们也说了,昨天的杜小康可以说是油麻地最具有优越感的孩子。而现在呢?他已不再“小康”了,也不再是班长,更做不了NO.1了,此刻,他成了什么?

生:放鸭娃。

师:是的,放鸭娃,接下来,让我们齐读第一段,感受杜小康此刻无奈之情。

生齐读。

师:关于父亲的放鸭计划,《草房子》里是这样介绍的,我请一个同学翻开《草房子》来读一下这段文字。(ppt出示)

生2读:夏天,杜小康跟着父亲,赶着那群已经一斤多的500只鸭子离开油麻地一带的水面。船是被加工过的,有船篷,有一只烧饭的泥炉。船上有被子、粮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他们要将鸭子一路放到三百里外的大芦荡去。因为,那边鱼虾多,活食多。鸭子在那里生活,会提前一个月下蛋,并且会使劲下蛋,甚至会大量地下双黄蛋。那时,就在苇荡围一个鸭栏,鸭蛋就在当地卖掉,到明年春天,再将鸭一路放回油麻地。

师:谢谢,这就是杜小康父亲为挽救家道而设计的宏伟蓝图,于是,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出原来的生活轨道的时候,即使一万个不愿意,最后,也只能是带着对“明年春天”的等待,带着对这个蓝幽幽的大“鸭蛋”的期盼,无奈地“离家”去放鸭了(板书:放鸭)。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一起踏上这趟“放鸭之旅”。(板书:带箭头的横线)

(二)恐慌

Ppt出示:“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曹文轩散文:《前方》

师:还是《前方》中说:“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杜小康就这样跟着父亲赶着鸭群向“前方”流浪。下面,请大家关注文本第二部分,也就是第2节—第27节,看看,在离家去芦荡的路上和到达芦荡的头两天(板书:路上、芦荡),杜小康有怎样的心理感受?请大家一起找出直接表明他们心理的词语。

生七嘴八舌发言:恐惧、害怕、胆怯、恐慌……

师:老师选择一个“恐慌”(板书:恐慌)写在上面,为什么选择恐慌呢,因为老师觉得,“恐慌”这个词既有害怕的意思,又有慌张的意思。

师:这就奇怪了,杜小康是和父亲一起外出去放鸭的,而且那里的风景好像也不错哦,这又有什么好恐慌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理解思考片刻,然后全班交流。

生1:我觉得第21节景色不错,更能反映出杜小康的孤独感来。

师:好,她觉得21节中的景色不错,但是杜小康还是觉得孤独,大家觉得是这样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2:这一句:“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师:为什么说是真正感到害怕?

生2:因为这里杜小康他不是来旅游的,是来放鸭的,他要在这里一直待到来年春天,所以他感到了真正害怕。

师:你说得真好,我们不是去沙家浜的芦荡旅游去的。还有吗?还有什么原因让他真正感到害怕了?

生3:还有一点,就是周围环境对他的压抑。

师:恩,那是一个怎样的芦荡?

生3:“看到芦苇如绿色浪潮直涌到天边,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师:“绿色的浪潮,如万重大山”,这个时候,杜小康觉得自己变得非常得——

生:渺小。

师:是的,这个时候,他害怕了,还有什么原因让他真正害怕的呢?再想想看,为什么是真正的害怕,难道先前的害怕都是假的吗?

生4:因为他离开了母亲,母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依靠,他离开了家就是失去了依靠,他就会感到非常孤独。

师:说得太棒了,离开了家,家就是依靠。还有吗?

生5:还有从第12节也能看出来,“四周只是一片凹地,已无一户人家”,还有下面“他们会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师:是的,没有人,孤独。

生6:从11段也可以看出:“现在,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现在,占据他心理的全是前方,还有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的?前方是未知的。”他的恐惧也是对他未来的一切生活的恐惧,现在,这段放鸭对他而言,是他的前途,他的前途是未知的,他是对他的前途充满了迷茫和无奈使他充满了恐惧。

师:哎呀,真是太棒了,是他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充满了恐惧。现在,“他盘腿坐在船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茫茫的水”其实是写他对前途的一片迷茫。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段中还有一个词,表明这个时候他除了对前方充满恐惧之外,其实还带有一点点的幻想或者说希望?

生:“撩逗”。

师:真好,“撩逗”。但是,这种幻想在什么时候全都破灭了呢?

生7:在杜小康的家道中落,被迫和父亲去放鸭的时候,他的幻想全都破灭了。

师:他是在放鸭的过程中,还对前方充满了一种幻想,那个时候,家道已经中落了。

其实,这个时候,在路上的时候,他有一个“前方”,大家说这个“前方”在哪里呢?

生8:希望鸭子下蛋。

师:哦,这是他最大的前方,其实,去放鸭的路途中,他还有一个前方。大家看前面4、5、6段中反复地提到“向前”、“向前”、“前方”、“前方”,这“前方”到底是哪里呢?哪里谜底揭穿了?

生:芦苇荡。

师:是的,所以当他到达芦苇荡的时候,他所有的幻想全都破灭了,于是,他产生了一种真正的害怕。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21段,感受一下杜小康的那份恐慌之情。

生配乐齐读。

师小结:是啊,离家后,杜小康原有的生活内容和生活节奏被彻底改变了,尤其是渐行渐远的家、空旷而陌生的环境和前途莫测的迷茫使得年仅十三四岁的杜小康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因此,他的几乎所有的感官都沉睡了,原本田园牧歌似的的芦荡成了包围他的万重大山,美丽的大自然已无法完全唤起他欣赏的神经了。但放鸭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呢,漫长的日子里,前方永远只是无边的旷野吗?接下来,让我们跟住杜小康,继续向前方走去吧。

(三)孤独 惊喜 (28分钟)

Ppt出示:“前方充满艰辛,充满危险……”

——曹文轩散文:《前方》

师:又是《前方》中说:“前方充满了艰辛,充满了危险……”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如果说之前困扰杜小康的主要是恐慌的话,那么后来,他的前方出现了更大的艰辛和危险,那是什么?

生:孤独。

师:是的,孤独。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朗读28—31段,其他同学思考,你能从哪些字词句中读出杜小康的孤独来?

生1朗读。

师:你的朗读流畅又有节奏感,而且重音的把握也非常好,完全读出了那种孤独的感觉。下面,同学们一起来说吧。

生2:我找出了三处能表现他的孤独:第一处,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第二处,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第三处,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更加强化了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师:那你说说看,你为什么从中感到了孤独?

生2:这三句话中我感受到了两种孤独,一方面是情感世界的孤独,一方面是自然环境所给他造成的孤独。

师:是吗?你能跟我们说得再具体些吗?老师很想听。

生2:情感世界的孤独是因为他离开了家,和父亲到这个地方来,不能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

师:是因为没有共同语言了吗?

生2:不是,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对话的默契度越来越高了。

师:默契度越来越高了,是这样吗?在原著中有父子俩的一段对话,老师来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师:“饱了吗?”“饱了。”“你饱了吗?”“我也饱了。”“就在河里洗碗?”“就在河里洗碗。”“困吗?”“不困。”

师:这就是他们父子俩之间的干巴巴的对话,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干巴巴?

生3:因为他们整天从事放鸭的生活,生活非常单调,所以就有了这种干巴巴的对话。

师:对不对啊?是的,看似默契的对话背后反映出的是他们生活的干巴巴,这是无话可说的孤独,无话可说的孤独。还有刚才那位同学说她从“他们可以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这句话中读出了孤独,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孤独?

生4:是环境所带给他的孤独。

师:怎样的环境?

生4:人烟稀少。

师:是的,这是一种无人可见的孤独,无人可见的孤独。我们社会书上说过,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是吧?人一旦离开了社会,就会缺少一种物质文化和情感的交流,他们便会感觉到孤独。好,两种孤独找出来了,还有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让我们读出他的孤独?

生5:“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胜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梦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因为,这里如果很热闹,他可能不会很想家,并且日胜一日地变得迫切了。

师:是的,一个孩子,他可能只有孤独的时候才会想到家,想到他的母亲。也只有母亲在他身边的时候,他才会不觉得孤独。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所有的孤独压在还是一个孩子的杜小康的身上的时候,他终于无法忍受,于是,爆发了。这是无法忍受的孤独啊。还有吗?

生沉默。

师:大家看这句话:“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把自己关在红门里产生的那点孤独就简直算不得是孤独了。”有没有读出孤独感来?

生6:“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把自己关在红门里产生的那点孤独就简直算不得是孤独了。”可以看出,现在的孤独很多。

师:作者用了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关在红门里产生的孤独”?    生:“那点”。

师:是的,“那点”、“简直就算不得了”,那是无法比拟的孤独啊,无法比拟的孤独。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看,因为无人可见的孤独、无话可说的孤独,无处不在的孤独,加上离家以来一直跟着他们的那份恐慌,这一切让他无法忍受了。于是,杜小康希望逃离孤独。但是,逃离能解决问题吗?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呢?

生7:我觉得我应该面对孤独,克服困难。

师:太好了,你大概就是鲁迅笔下的猛士了,因为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杜小康有没有这么做呢?哪个段落首先告诉我们的?

生:第33段。

师:好,那就让我们齐读第33段。

生齐读33段。

师小结:现在,杜小康因为接受了孤独,于是,他慢慢地学着去适应了,“浮云、芦荡、炊烟”这些极具有孤独感的景色在他的眼里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了。因此,恐慌少了。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更大的磨难,那是什么?接下来,请你研读文章暴风雨来临后的段落,结合预习,说说,在这部分文字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

生8:我看到了一个经历了暴风雨,经历了困难之后,能够承担家庭的重任,面对生活的困难的杜小康。证据是第40节、第41节,当父亲告诉他要他休息的时候,他摇摇头说,还是分头去找吧。

师:“还是分头去找吧。”他没有停止,是吗?大家还记得这之前杜小康说过哪些话吗?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要回家”。而现在他怎么说的?“还是分头去找吧。”(师表演读这三句话)看到了吗?看到了吗?杜小康的那种责任心?分头去找啊,意味着他要在这个过程中承担更多的孤独和磨难。还有吗?

生9:从44段中,“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他将芦苇踩倒,躺了下来”,它这里面有三个字,是“累极了”,不是“怕极了”,这样,暴风雨成了杜小康成长的催生力量,然后在下一段中,“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面对极其可怕的暴风雨,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搏斗,表现出来了成人般的勇气和坚强,通过鸭子对主人的依赖,来折射出了杜小康的成长。

师:她说了很多内容,真好,她的理解能力非常强,她甚至说到了暴风雨是杜小康成长的一个催生剂,说得太好了。她还说到了鸭群,说鸭群折射了杜小康的成长。是这样吗?是这样吗?能找个例子吗?再找个例子。

生10:“他的脸一次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他的脚感到钻心的疼痛,……”从中我看到了一个长大了的,有勇气的杜小康。

师:看到了吗?看到了没有?一个成长中的,有勇气的杜小康。我们把这段文字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好吗?来,哪位同学来给我们演绎一下,演绎一个成长中的勇敢的坚强的杜小康。哦,有一个举手了,还有吗?

生11读。

师:好,谢谢。我们继续来看,你还能从哪些地方读出杜小康的变化来?

生12:我从46段,“杜小康闻到了鸭身上的一股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到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为什么想哭。”这一段,少年杜小康战胜了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寄予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毅力和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

师:感谢你啊,预习作业做得非常好充分,真好,一定是一个好学生。

生13:第18段,“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没有见到杜小康说明杜小康已经去找鸭子了,而且杜小康甚至比他的父亲还要有独立感和坚强。

师:这是你想象出来的,对吗?这是一个空白,文本的空白,你根据文本空白想象出了杜小康勇敢找鸭子的过程,真棒!

生14:第50段和51段,写鸭们也长大了,这两段描写生动形象,从而反衬出杜小康的成长历程。

师:是的,你看,刚才老师抛给大家一个问题,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一个陪衬,这里有了吗?是的,鸭们也长大了。

生15:我还是41段,这里说“杜小康摇摇头,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明他对家庭有了责任感,可以和父亲一起为家庭承担责任了。说明了杜小康长大了。

师:这些刚才有同学说过了,你又给我们强调了一遍,好的。

生16:第48段,“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长大了,坚强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杜小康他长大了。

师:你是从“长大了、坚强了”看出来的,是吗?那么谁能从“抠了、嚼着”这两个词看出些什么来呢?我们不妨选择一个“嚼”字吧。

生17:我觉得他在嘴里嚼着,这里从杜小康的一个味觉感受中看出了他也真正长大了,这里的味道应该是又甜,又带着一点苦涩。“甜”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真正成长了的一种甜蜜感和成长后的惊喜,有一点苦涩是因为他经历了一些暴风雨的袭击。

师:你说的太好了,你把曹文轩的一些心思都给挖掘出来了。其实在原著《草房子》中,在“嚼”这个词前面还有四个字:“甜津津地”,但是,在删改《孤独之旅》的时候,曹文轩把这四个字给删掉了,因为他觉得读者一定可以凭着自己的理解把这味道品出来的。你看,这位女生就品出来了。这里有一种甜味,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苦味。后来啊,我在《草房子》后面读到了这样一句话:“他坐在那里,咀嚼着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去咀嚼的由大芦荡所给予他的美丽而残酷的题目。”同学们,什么是杜小康美丽而残酷的题目啊?

生18:放鸭的经历。

师:是的,放鸭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的所有的孤独和苦难。大家看,多么有味道的一个词。如果说,之前杜小康的感官是沉睡的,而现在他的感官已经?

生:复苏了。

师:是的,味觉来了。还有什么觉也来了呢?    生19:嗅觉。

师:嗅觉。在哪里?

生19:羽绒气味。

师:是的,羽绒气味。还有什么觉?

生20:触觉。

师:在哪里?    生20:“鸭的蓬松的羽毛里。”

师:是的,真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孩子。还有吗?哦。她又举手了,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吧。

生21:“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还要明亮”,可以看出他视觉也恢复了。

师:是的,视觉也恢复了。“以情观物,物皆着我之情。”这是上节课的老师说的,其实用在这里合适吗?是的,也合适。

师小结:暴风雨驱散了他的鸭群,也驱散了他对孤独的恐慌。同学们,曹文轩的这句话其实还有下半句:“前方充满了艰辛,充满了危险,然而,它又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ppt补出下半句:“然它又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是的,暴风雨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壮大了发展了的杜小康,他勇敢、坚强、冷静、有责任心,他面对孤独,已不再逃离,他勇敢地直面,并且后来甚至似乎开始享受孤独了。于是,他所有的感官都复苏了。接下来,让我们齐读44—48段,美美地感受一下暴风雨后的那个晚上,杜小康感官复苏后的那份美。(配乐齐读)

师:杜小康长大了,所有,我们说,这仅仅只是一趟放鸭之旅或者孤独之旅吗?

生齐:不是。

师:还是什么之旅?

生齐:成长之旅。

师:是的,成长之旅。(板书:成长之旅)而暴风雨就成了展示杜小康成长的舞台。

师:跟着杜小康一起长大的还有什么呢?

师:是的,鸭们也长大了。(重读:也)于是,在“八月的一天早晨”,注意哦,不是等待中的“春天”,他发现鸭子下蛋了(板书:下蛋),杜小康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来,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满怀惊喜地朗读一下杜小康在文中的第四句话。

生齐读:“蛋!爸!鸭蛋!鸭子下蛋了!”

师:大家觉得这句话,曹文轩写得好不好呢?他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惊喜之情的?

生22:我认为这里鸭下蛋了,从侧面衬托出了杜小康长大了,坚强了。

师:你是从衬托来说的,那么就这句话而论的话,你觉得写得棒不棒?他是怎样写出这种惊喜之感的?

生23:这句话运用了四个短句,看出了杜小康的惊喜之感。

师:哦,短句能表达一种欣喜。是吗?好,一点讲出来了,还有吗?

生24:四个短句的四个感叹号,增强了语气。

师:好的,还有呢?

生25:我觉得他这四个短句还是他惊喜中的语无伦次的体现。他先说了“蛋”。

师:哦?正常的应该怎么说?

生25:正常的应该是,如果是第二次发现的话,他应该说:“爸,鸭又下蛋了。”

师:是第二次吗?

生25:如果是第二次。

师:那现在第一次应该怎么说?    生25:第一次应该说:“爸!蛋下了!下了!”

师:唉,这值得讨论了哦。到底是语无伦次呢,还是杜小康此时此地肯定是这样说的?

生26:我认为此时此地杜小康一定是这么说的,因为鸭子下蛋是他一直来的一个心愿,鸭子下蛋了,他就可以回家,可以上学了。所以,我觉得他一定是这样子,用十分欣喜的语气去说的。

师:哦,他一直在等蛋,所以,当他发现鸭子下蛋了的时候,他肯定是先喊出——

生:蛋!

师:然后告诉谁啊?

生:爸!

师:什么蛋?是芦雁的蛋?鸭蛋!谁家的鸭蛋?鸭下蛋了!

师:谢谢。鸭子下蛋,为什么能让杜小康这么惊喜呢?(板书:惊喜)来,后面的男生,传个话筒过去。

生27:他期盼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师:什么愿望?

生27:上学。

师:是的,鸭子下蛋了,他便可以去上学了,刚才一个同学说到了,鸭子下蛋是他这段孤独之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 “前方”(板书:前方),正是对“鸭蛋下蛋”的期待支撑着他面对孤独。除此之外,鸭子下蛋了,也代表着他的这段日子的付出都有了回报了。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草房子》的影片片断再次感受杜小康捡起鸭蛋时的心情。

播放杜小康用双手捧起温热的鸭蛋时候的影片片断。

师:当杜小康用双手捧起那温热的鸭蛋的时候,他不再是杜小康了,更不再是杜放鸭或者杜孤独了,他成了杜收获了。而回望成长背后那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杜小康最应该感谢的是什么?

生:孤独。

师小结:是的,孤独啊,或者说是那个以孤独为底色,由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小船、鸭子、生病、寒冷、饥饿、忧伤、恐慌等所构成的荒无人烟的世界。曹文轩他是这样评价孤独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

Ppt出示:“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曹文轩《感动》

生齐读。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取名为“孤独之旅”,而不是“放鸭之旅”, “成长之旅”,更不是“无奈之旅”、“恐慌之旅”,或者“惊喜之旅”了吗?是的,孤独是文章的主旋律,也是杜小康这趟放鸭之旅的生活底色,是他成长的主要原因。

师:接下来,让我们齐读文章最后两段,在深情的朗读中结束这趟孤独之旅。

生齐读。

三、谈“明天的杜小康”结束。

孤独之旅走完了,而我们的小康他还得借着不同的路向前流浪,明天,他还有无数个未知的前方在等着他。(板书“箭头”)后来啊,他的前方出现了很多比孤独更可怕的敌人,他的鸭子都没了,鸭蛋也泡汤了,父亲又病重了。但我们的杜小康却变得越来越坦然,越来越坚强了。当他穿着破烂的衣服重新出现在油麻地时,他面容清瘦,但一双眼睛却出奇地亮,并透出一种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几个月后,他甚至不带一丝卑微地在自己曾经就读的“油麻地小学”门口摆起了地摊,同学们,我们不要忘了,杜小康曾经可是油麻地最具有优越感的孩子啊。因此,把这些变化看在眼里的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75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75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59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3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6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0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2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7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86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52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6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29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