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我去了汉广陵王墓,这个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的复原墓。所在的蜀冈并不是墓地本来的挖掘地,而是将原墓整体搬迁过来保护的场所。真正的挖掘地在扬州高邮天山镇神居山。可以说, 天山汉墓(即汉广陵王墓)是中国第一座被整体搬迁复原的汉代诸侯王陵。
看完,整个人久久不能平静。老妈说:“要是有其他人看到你这个样子,会以为你是个疯子!”(我在里面激动得飞奔,到处拍照)因为我看到了真正的黄肠题凑!
我第一次听到“黄肠题凑”这个词,是在初中,当时只记住了这个拗口的名词。一直到大学毕业,我才无意识间了解到这种汉代高规格的墓葬形式。后来在南博当志愿者,也看到了“黄肠题凑”的模型,指导我的张丽老师提醒我:“小金,你们扬州汉广陵王墓就有黄肠题凑实物,那也是全国黄肠题凑保存完整的孤例,有空去看看。”
在我看到实物之前,我脑袋里的黄肠题凑只不过是四张八仙桌那么大......然而实际的黄肠题凑竟然半个足球场大......提凑木都是很粗的柏木、楠木。众所周知,柏木和楠木都是生长缓慢的树木,水桶粗的木料怎么说也得有大几十年到百年,而这一整个黄肠题凑全部是用大型楠柏木组合成的!论经济实力,要不是广陵王这种诸侯王级别的人用,我也是不会相信的。
黄肠题凑的组成我就不介绍了,网上能搜到很详细的介绍。我还想介绍的是随葬品,因为,这里曾经出土了金缕玉衣!
汉代人讲究长生,生前有什么,死后也一定要葬什么,所以历代汉代诸侯王的墓,是被盗得最严重的——宝贝多。而要保持尸身不腐和重生,只有用玉。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可封住人的精气外泄,于是大费周章地制作了“玉匣/玉柙”。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怀疑“玉匣”的存在,因为制作太难了!直到考古发现金缕玉衣、银缕玉衣等,才证实了这个令人长生的宝物存在。根据规格来讲,皇室和宗亲才有资格穿金缕,近亲和大臣可以穿银缕,再往下还有铜缕和丝缕玉衣。虽然目前国内出土了10来件玉衣,但是在当时,随便制作一件玉衣都是倾尽全国财力、人力的大事!
因为玉文化在中国是独有的文化,玉器也一直作为礼器来使用,所以盗墓贼胆子再大,也只敢盗取金丝线、银丝线,而玉衣本身的玉片他们是不敢动的,也不敢在市面上进行交易和流通,一旦抓到就是杀头大罪。三国时期,曹丕下令废除金缕玉衣规制,表面上是怕引起盗墓贼觊觎(为避讳其父王曹操的因果报应。因为曹操是有名的靠盗汉墓来养活军队的主儿,曾经盗了一个墓,养了军队三年,摸金校尉的职称设定也是从他这边来的),实际是国库空虚,不足以支撑起制作一具金缕玉衣的实力。在古汉人眼里,长生可是大于天的,能有办法长生他们绝对会想尽办法来实现。
真正可笑的是,金缕玉衣不但保不住尸身,反而遭来了盗墓贼的觊觎,很多尸体都被直接拖出来风化破损,幸乎悲乎?
汉广陵王墓里还出土了完整的沐浴道具,这在古代墓葬里也是极其罕见的(实物大都都到南京博物院了),我思量着,这会不会和扬州本地的“水文化”有关,因为扬州人自古爱泡澡、爱沐浴,这种民俗文化想必也是沿自古代。这里出土了一些异常精美的灯具(大部分也在南博),我以前写的那篇《错银铜牛灯》就是来自此墓。
太晚了,睡觉了,要展开讲可以说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