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看我的论文写作之路
——学习是从习惯到素养的跃迁
我是一名硕士僧
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做事时,不止这件事情本身的结果会影响你个人,你做事情时的具体表现甚至会反映到人的方方面面。让我知道学习不能舍本求末,而是应该重视综合素养的培养,全面地打造自己。学习不止是习惯的养成,更是素养的提升。而我自己现在才处于习惯养成的层次,还不敢说已经具备了素养。我讲过了模仿的优势,这里来讲下我模仿的具体过程,也是我习惯养成的过程。
习惯之一——阅读优质论文。第一次写论文是关于“文化共享”的,那时候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由所做的工作生发了论文观点,不知天高地厚的我觉得自己一定能把它做好。但是现在想想自己第一篇论文真是惨不忍睹,论文的组词造句还不如小学生的水准,我都不想再去看哪怕多一眼。知道问题所在却不知道如何去改进,我一度很苦恼,不知何去何从。后来在张老师的建议下我进行了大量的优质论文阅读,阅读优质论文的习惯由此养成,这是习惯之一,是我思考的开始,而我也从中获益匪浅。
习惯之二——揣摩词汇、句子、段落并积累。是在我阅读优质论文时带给我的震撼,这个习惯就是阅读时揣摩词汇与用法。因为深知我自己的短板,所以我会有意地去看作者所用到的好词、好句甚至好段落,思考如果是我会如何去表达这个意思,差距在哪里,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么表达。思想是所指层次的东西,读者看不到,而语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依托,如何让它转化为所指层面读者可以理解的东西就是语言表达,思想与语言的双重打造才有与众不同的学术成果。我开始积累成语与句子,在笔记本或者云笔记上写下来,后来我真的用到了我摘抄的句子,那时候的我很受鼓舞,不过也懊悔自己脑子为什么反应这么迟钝,到现在才领悟到“厚积薄发”的意蕴。
习惯之三——解构文章。以前看一篇文章可能就仅限于看完了,却没有看懂,也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现在再看一篇文章时就是解构文章的过程,从整体到局部的分解是我看文章的方式。我首先会看文章的大标题,思考它的聚焦点在哪里,研究领域是什么,研究的创新点或者亮点在哪里。然后看文章的结构,逻辑是否严谨,每一部分之间是不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的,还是有一部分是可有可无的,那应该做哪些补充呢?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写,他的文章结构哪里值得我借鉴。再看他的文字表达,来到了揣摩词汇的阶段。如此的反复之后在我有小论文灵感选题的时候,不再无从下手。
习惯之四——阅读参考文献。以前我是不会看参考文献的吗,认为那是对作者有用的,而于我无益,真是错的一塌糊涂。参考文献是作者思想的来源,而我不正是缺乏了这个来源才没有写出来吗?而作者选择的参考文献肯定也是优中选优的,更值得我学习。所以我开始留意参考文献,并进行阅读,将这个主题搞懂搞透,真的有所收获。在后来阅读参考文献中启发了我新的观点和切入点,让我也如作者一般可以有成长与感悟。
习惯养成之后,我们才有可能提升到素养层面,我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