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全文刊发题为《扑下身子“迎考” 沉到一线“解题”——解码“浦江经验”》的报道,深情回顾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带头到基层接访群众形成的“浦江经验”,深刻阐述了“浦江经验”的主要内容、丰富内涵和有益启示,强调了“浦江经验”对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义重大。
读懂“浦江经验”要耐住“性子”,脚步“沉下去”,真实掌握一线情况。2003年8月,习近平同志决定到浦江接访群众。考虑当地信访形势严峻复杂,有人建议另选其他县。习近平同志却明确说,哪里矛盾问题多,领导干部就应该去哪里。基层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也是年轻干部“接地气”、掌握实际情况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让理想信念回归“人民至上”、让身份定位回归“人民公仆”、让工作重点回归“人民期盼”,要懂得韬光养晦,不断沉淀自我。在工作中也要学会思考和总结,思考如何能够优化工作流程。只有沉下心去学习,才能够做到厚积薄发。
读懂“浦江经验”要磨练“意志”,办法“拿上来”,突出问题在一线解决。“浦江经验”注重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强调解决问题要注重方式方法,有针对性提举措、解难题。如果下访一趟,实际问题什么都没解决,只是搞形式,做表面文章,反而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增强斗争意识,主动担难、担责,敢于去钻矛盾窝、啃硬骨头、接烫山芋,不断在实战训练中提高专业能力,在回顾分析、总结经验中把握客观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以“绣花功夫”的精细劲和“善作善成”的韧劲将问题逐一剖析、逐一解决。
读懂“浦江经验”要“情入”群众,成果“固起来”,为民情怀在一线深化。“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浦江经验”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的先河,通过现场接访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百姓疾苦,推动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围一张桌子,用实实在在的积案化解成效,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正确对待“官位”,淡化“官念”,把自己当作群众一员,主动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中去,敢于善于与群众交朋友,会说群众话、善办群众事,面对面宣传政策、进村入户了解困难、亲力亲为化解矛盾、手把手指导发展,创造更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