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短时间内确定一个潜在或正在交往的人是否合适,很简单:和Ta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至少三天。
钱钟书在《围城》中借赵辛楣之口道出了这个方法的秘诀:
旅行最实验得出一个人的品行。旅行时最劳顿麻烦,叫人本性毕现。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结交做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如果时间允许,一个月当然是再好不过。但是在现在这个带薪合法假期都不敢请,怕被人穿小鞋的时代,别说跟心仪的对象出去一个月,就是一个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敢离开那么长时间。要不要上学了?要不要工作了?没有工资吃不吃饭了?
所以关于这个旅行的时间,只能看大家的造化了,但至少3天。我待会跟大家解释原因。
首先为什么要出去旅行?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固定的习惯,但是有些是「真习惯」,有些是「假习惯」。
真习惯是指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保持一致的行为;
假习惯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不得不保持的一种行为,并非主观意愿,但是如果没有外界压力的束缚,就会全然变成另外一种样子。
比如,无论是出国留学没办法,还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有很多选择,你都愿意做饭给自己吃,那「老做饭」就是真习惯;而你上班或者上学的时候被迫早起,周末或者长假的时候就一睡不醒,那「总是早起」就是假习惯。
我们大多数人呢,约会都是安排好的,比如「我明天下了班去接你」「我们周末去老地方吃饭吧」「朋友约周五晚上去KTV,你去不去?」等等。我们对于即将到来的接触都是准备好的,穿什么衣服、包里准备什么东西、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都可能在脑子里过了三遍。也就是你到时候看到的行为一定是三观正确的,不会有任何问题。
可这不一定是对方真实的样子。
你也未必是你真实的样子。
那么为了看到对方的真实,也为了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真实,就得出去。远离熟悉的环境、远离熟悉的人群、远离熟悉的作息规律,由于大脑会被很多新的信息占据,所以就没有太多的脑容量来准备自己的措辞和行为表现,那么你看到的样子就比较接近对方下意识的第一反应了。
这是没有经过修饰的本真。
那为什么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呢?
为了创造突发事件。
这样一来才有机会看到对方的基本人格倾向和情绪调节能力。大家应该都有去一个不熟悉地方游玩的经历吧?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心塞体验:火车来晚了,飞机晚点了,乘务员态度差,空姐势利眼,忘了提前订票了,酒店服务坑爹,攻略出问题了,计划没完成,时间来不及了......等等,等等。不需要设计,陌生城市或者国家的旅行一定会充满各种各样的挑战,都是非常不错的,情绪挑战。
一个人的人格倾向,在这个时候一定毫发毕现。Ta是冷静的,还是外露的;神经大条的,还是较真偏执的;自私的还是体贴人的......全能看在眼里。因为人在应激事件发生的时候,是来不及考虑自己的行为有什么影响的,但已经展露无遗了。
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可能处处是雷,但可以提高磨合期的效率。
最后,为什么一定要是3天?1天2天看不出来么?
看不出来。
人的能量有多有少,如果不先释放一下,根本还没有疲惫到用下意识做出反应的时候,你们可能就要打道回府了。你以为玩得挺美,结果是浪费了一次难得的旅程。
常规模式下,我们和伴侣最多能过一个两天的周末,而出去旅行这多出来的一天相处,可是很宝贵的。你们可能前两天都把话题聊干了,这个时候可以看看有没有尴尬症;对付旅行中的各种雷已经用尽耐心了,这个时候可以看看是不是还能够体贴彼此;如果有潜在的暧昧对象,这个时候可以看看对方是不是焦虑不安了......
像钱老先生说的,如果玩了一圈回来,还没有讨厌对方,相反,已经开始计划下次的旅行,你们啊,真幸运,可能已经遇到了一位可以坐在摇椅上回忆这段旅行的人生伴侣。
偷着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