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2016年的最后一个星期预约而至。
感觉填写日期的时候,2016还没写顺就要准备改成2017了。年初的计划,完成了多少了?是不是离梦想更远啦?(咩哈哈哈)。讲真,在今年伊始我真没多少计划,无外乎顺其自然。倒是在年中的时候,生活和自己的状态有了一些变化。
简单聊聊自己这一年吧,毕竟不少事值得手动mark。
1、生活
没什么大事,就是今年结婚了(好像风轻云淡撒了一把狗粮)。
以前偶尔会好奇,结婚后会是什么样子。 结婚后呢,感觉还是和恋爱差不多,带来很多小确幸。先生的家人们,也经常让我有种“你丫真太好命了”的念头,连她舅母从美国回来也不忘给我带个口红,我也不时带我婆婆去外面逛逛街啊啥的。
上周末早晨,看到他爸爸在书房认真地看书法视频,一家子清欢宁静的气氛,蛮享受的。
其实,婚后生活没有一定的样貌,还是得看和你结婚的人,以及你是什么样的人。好的感情,会让彼此变得更好的自己。
今年出国浪了一趟。每年旅行1-2次,换个地方压压马路,在街头喝喝咖啡发发呆,是我现在比较中意的度假方式。
今年送给麻麻的礼物是日本邮轮游,麻麻很开心,我也挺知足。希望以后能让父母(主要是母上大人,我爸真的是万年宅男)去想去的地方旅行。世界那么大,我的父母也应该去看看。
如果说2016年我做的最牛逼的一件事,应该就是:和爱的人,过想过的生活。
2、理财
投资理财上从原先打理个人理财,扩展到掌管两个人的家庭理财。为自己和先生买了重疾险,后续也有计划补充意外险及寿险,投资上以基金定投和稳定靠谱的P2P或其他固收产品为主。
2016年初继续新一轮的基金定投。目前手握3只小基:2只混合,1只指数。整体平均收益当前5%。但这个数字其实意义也不大,定投本身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行为,最少也得2-3年才能体现出优势。
之前基金投资中,我亏损最惨的时候超过-20%,若当时承受不了直接退出,账户上的钱才是真真切切的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去年将上一波养了两年半的基金赎回,现金开始陆续流向互联网理财中,主要是大型平台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当前收益率整体在11%-12%。
另外,今年也尝试入手了结构化产品,比如保底型的黄金产品等等,作为进可攻、退可守的防御性资产。
昨天看到有人在群里说,今年P2P踩雷亏了8万多,吓怕了,把P2P投资中的钱全部取出放在股市,然后又亏了10万多。但他觉得还是放在股市里好,原因是:股市不至于全部亏掉,网贷的平台雷了就直接归零了。
什么样的投资方式更好,姑且按下不表,毕竟不同投资品适合不同的人。简单聊聊概率面的事儿吧。毕竟亏损这事儿,还得摆事实讲道理。
若有两种投资品放你眼前:
投资品A:赚钱的概率是95%,收益是近10%。一旦亏钱,本金为0。
投资品B:赚钱的概率是10%,收益从1-1000%不等(姑且理解为随缘吧)。若亏损,数目最大可接近投入本金数。
你会选择哪个呢?
当然,以上纯粹是站在概率层面,细究的话还是有依据可判断的。
然后再说个数据。
2016年上半年,P2P问题平台历史累计涉及的投资人数约为27.8万人(说白了就是踩雷哒),占总投资人数的比例约为3.7%。
同阶段,A股持仓投资者中,盈利人群是18.48%(算很不错了),亏损人群81.52%。盈利的人平均收益率是9.11%,亏损的人群平均获利则是-21.72%,人均亏损13.64万元(噼里啪啦,听到了好多心碎的声音)。
比起争论投资什么更赚钱(反正亏都亏了),背后的小心思琢磨起来倒更有味道。
我们习惯自带主角光环,认为即便赚钱概率只有10%,获利也肯定是自己。但有一句话:“面包片掉下去的时候总是有果酱的一面着地。”如果是件好事,肯定错过;如果是件坏事,必然发生。
做一件事情的结果如何,很大部分取决于一开始选择站在哪个概率面上。大部分理财投资的人,都是普通上班族,以一己之力去推翻概率面的可能性,可谓是微乎其微,微乎其微,微乎其微。反过来,承认自己做不到,愿意遵循规律去达到预期目标,是不是更四两拨千斤呢?
对待金钱的态度,是生活的放大镜。
3、工作
本职工作上,今年遇到不大不小的瓶颈。目前是在体制内单位,但反而缺乏安全感,不由担心:在后面的工作中开始模仿自己,日复一日做熟能生巧之事,让职业生涯定格于此。计划明年上半年前能主动突破工作上的僵局。
今年另一样不小的收获,是在年中开始码字(感觉称之为写作有些尴尬啊),算是拜婚后空闲的业余生活所赐吧。
6月初,开始写些产品汪的文章。半个月后,开始PO些理财类的内容。
7月,陆续收到一些理财新媒体的入驻邀请。
8月,拿到码字以来第一份稿费。此后开始,每月均有写作带来的现金流。
9月,受邀成为LinkedIn中国的专栏作者。
11月,成为产品社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者。
12月,与秋成理财社区签约,成为签约作者。
……
这半年以来写的文章,说实话,自己觉得好的一个巴掌数的过来。阅读量在不同平台,从几十到几十万不等(外网据说比较多,没太关注)。
我实在算不上是个勤快的writer(外加文章写的超慢),一周也就2,3篇,还经常一堆错别字ORZ。
既然输出的量不足,就琢磨着“要不多些输入试试”。于是开始买书看书。既然看了,那就写些什么吧?然后开始磕磕绊绊写起了读书分享。
一路看下来,挺乏善可陈的,不过就是沿着“缺啥补啥”的古老模式摸索。
即便是这样,也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看到了许许多多优秀而努力的人。了解越多的人和事,看了越多的书,越觉得曾经的我不过是只好逸恶劳的井底之蛙。
规整熟悉的生活,总会给人舒适感。而当面对新事物时,内心戏难免多加了几出。
“要是做不好怎么办?”
“那个我不会啊。”
“我应该先准备做1234,才能去做5678吧?”
王小波说,当一切开始以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让我害怕的事情了。
你想看到更多的风景,更多的人,首先,你得先上路了再说。
趁着还未心老,折腾出一些波澜,造起来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