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4年11月13日,周三,甲辰龙年,农历十月十三
24岁,是日,与父洵、弟子由初发嘉州,皆有诗记。轼。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十月十三。
42岁,是日,在彭城,黄河一枝复古道,喜,赋诗。轼。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十月十三,时任徐州知州。
44岁,是日,在开封,狱中,供状。案送呈圣上御览。轼。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十月十三。
64岁,在宜伦,姜唐佐来,夜话。轼。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十月十三,时任琼州别驾。
河复,并序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自澶、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盖守土者之志也。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十月十三,作于今江苏徐州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
钜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鳣。
万里沙回封禅罢,初遣越巫沉白马。
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
吾君仁圣如帝尧,百神受职河神骄。
帝遣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
东风吹冻收微渌,神功不用淇园竹。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
这一天,苏轼“日记”有记载的是4个年头。
看他的从24岁到64岁,总是感慨。
24岁,“初发嘉州”,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两年前,父子三人在京城横空出世,震惊朝野。接着母亲去世,回家守制,这一年再度出川,同行中还加了妻子王弗。
42岁,任徐州知州,抗洪救灾,为安定民心,拦住富人不得出城,自己吃住都在大堤一线,请来朝廷驻军帮助抢险,是他作为“能吏”的无数政绩之一。
谁知44岁却“在开封狱中”,受尽凌辱,生死难卜。
当时又哪能料到还有20年后,64岁在宜伦(今海南儋州)的经历。“今天”晚上来看他的姜唐佐,是他在儋州收的学生,也是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位举人。苏轼曾经写诗给他,说“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不但开了海南的教育之先,还贡献了一个词语:“破天荒”。
我的紧急事件虽然没有处理成功,当时专注于一天的时间节点而焦虑,放到更长的时间断来看,其实也就不算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