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上看过一则故事。
清朝时期,通山县有个叫谭振兆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比较宽裕,父亲给他定了亲,亲家是同村的乐进士。后来,谭父死了,谭家渐渐衰退,经济条件远不如以前,乐进士便想赖婚。
一天,谭振兆卖菜路过岳父家,就进去拜见岳父。乐进士对他说:“我做了两个阄,一个写着‘婚’字,另一个写着‘罢’字。你拿到‘婚’,就把女儿嫁给你;拿到‘罢’字,咱们就退婚,从此谭乐两家既不沾亲也不带故。不过,两个阄你只看一个就行了。”说完就把阄摆出来。
谭振兆心想:这两个阄分明都是“罢”字,我不能上他的当。想到这,他立刻拿了一个阄吞在腹中,指着另一个对乐进士说:“你把那个阄打开看看,如果是‘婚’字,我马上就离开这,咱们退婚;若是‘罢’字,那就说明我吞下的是‘婚’字,这门亲事算定了。”乐进士煞费苦心制造骗局却被谭振兆识破,没办法只好把女儿嫁给谭振兆。
人,不能被固有思维框死,能够限制自己的,只有自己。
【2】
今天要去银行办点公事,和老板打电话报备,老板问,公司的车今天有人用吗?
我以为他要用车,习惯性回答:不用。你可以拿去用,银行我想办法过去。
老板回,你开公司的车去。
听话听半截很可怕,惯性思维处事很可怕。
【3】
银行授权也很有意思。一层一层,对公事务还需要面签。
通常去银行办事,怕排队,也怕领导不在。
于是后来我每次去银行之前,都会提前打电话。
了解清楚要带的资料,顺带确认行长在不在。
后来有一次,和一个银行工作的朋友聊天,她告诉我,对客户而言,面签很麻烦,可对银行而言,每一步看似繁琐的步骤,都和客户的利益息息相关。
越繁琐,犯错的概率就越小。
每一个错误,对银行都是百分百致命的。
银行犯不起错。
惯性的以为,排队,等面签,填一大堆单子,为什么要这么麻烦。
麻烦的背后,是对安全的保障。
【4】
惯性思维,有很大一部分外因是经验。
固有的东西很难打破,职场长久历练的经验,同样也很难割舍。
于是,经验用了一次又一次,等某一天发现,经验已不能当饭吃,用惯性思维做决定,往往让自己遍体鳞伤。
于是想要破。不破不立。
于是,逆向思维产生了。
记得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天,有句话印象深刻。
急事要缓做。越急的事越要慢慢来。
初想不当回事,后来把这条定律用到工作中,确实如此。
越急的事,越要谨慎决定。越不急的事,越不能掉以轻心。
【5】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走得太快,我们便容易忽略了身边的风景。
凡事皆有两面。固有思维能让你混一阵子,但却会悔一辈子。
忘掉一段往事的最快方法,是开启一篇新的故事;想要更快地喝到开水,不是添柴而是倒掉一半冷水;在红灯前停下,是为了在绿灯亮起时第一个出发;而想要更快地到达终点,就请慢下来找准方向。
不顺的时候,试着和自己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