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鄙视鸡汤文”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政治正确,甚至是一种彰显自我优越感的方式。在这群人眼中,鸡汤文都是写给那些毫无独立思考能力、没有真正文学品味的低端读者看的,而自己早已看透了鸡汤文的恶俗套路并脱离了这些低级趣味。
“鄙视鸡汤文”的人们有一大论点——鸡汤文只会描写和抒情,却从来不提出解决方案,或者用知乎体来说就是“不提供路径输出”、“没有干货”。许多鸡汤体的金句都有精巧整齐的结构,让人乍一看觉得特别有道理,但细想却什么都没有说。
例如他们会争辩像“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既没有讲什么是美的,也没有讲该去哪里发现美,因此这句话就是毫无输出的典型鸡汤文。而喜欢这类毫无输出文字的人们注定是品味不高的,因为这些文字能提供的无非只是一下子的眼前一亮,短暂的情绪上的共鸣,在“鄙视鸡汤文”的人眼中,不输出干货的文字就不可能带来深邃的思考。因此鸡汤文只适合那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低端读者用来打发时间,而绝对入不了“有真正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的高端读者”的法眼。
可是如果按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有多少举世公认的经典文艺佳作就要被打成铁到不能再铁的“鸡汤文”了,因为那些小说、那些散文、那些诗歌,没有提供干货。除了作者用精巧的架构、细腻贴切的描述、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句,让读者感到亮眼,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从而不由自主的喜爱起来之外,好像这些作品也没有体现任何的路径输出,既不能帮助人们升职加薪,也没法帮人找到如意郎君。甚至在过去的困难时期,有些人因为喜欢读书而不得不饿着肚子省下钱来买书,这样看来这些文字不但没有路径输出,反倒是还成为了一种负累。进一步说,如果真按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而最有干货和路径输出的文字大概就只能是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和各类教材教辅了。
更何况又有谁能斩钉截铁地说,所谓的鸡汤文就一定没有任何的输出和益处呢?我的一位长辈亲戚在几年前被查出胃癌,不得不需要切除整个胃部来防止癌细胞扩散。这位长辈在手术后曾告诉我说,当初医生建议她最好要动手术切除整个胃部时,她是极度绝望的,因为这就意味着身为一辈子的吃货而且才五十多岁的她,一旦没有了胃,这辈子从此以后就只能吃流食了;但如果不切除,那癌细胞很有可能扩散至全身而无法治愈的癌症。就在决定要不要动手术的几天挣扎期里,她说,真正让她下定决心的时刻正是她在报纸上读到这句话的时刻,“人间百态,遇上时应该接受它、面对他、处理它,而不是埋怨它、痛恨它、逃避他。因为前者能让你有信心活下去,而后者只能让你感到活不下去。”我一直都深深记得这个故事,因为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所谓鸡汤文的真正力量。你看,就是这么一句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鸡汤,曾经挽救过一个癌症病人。
其实你我都曾在生活的某个瞬间被这些毫无实际输出的鸡汤文治愈过,分手失恋、考试落榜、被好友背叛、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却仍然一无所获……在这些时刻,正是所谓的鸡汤文,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重拾起对于生活的热情,积极地面对明天,这样的治愈难道还不是输出吗?更极端的说,如果有一个感到人生失意且有自杀倾向的人,在临死前突然在《读者》上看到了一段温暖的、鼓励人坚强地活下去的文字,从而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这样的鸡汤文体现出的难道不是文字最终极的力量吗?它曾经挽救过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啊,这难道还不是最至高的输出吗?
与其说鸡汤文没有输出,更不如说,是对于输出的理解太过于功利和狭隘。不是帮你找到了好工作、搞定了上司、考上了好大学的指南性文字才是输出。在忙碌了一天后读到温暖语句时被舒缓平复的心情、在朗读十四行诗时感受到的美感、在阅读人物传记对伟人所作所为的敬仰之意和惊叹之情、在对好友复述自己最近看到的一部好小说时的激动……这些因为阅读文字而收获的情感和思绪,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体验,又何尝不是极有意义的输出呢?而这不正是文字对我们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吗?
其实,“鄙视鸡汤文”说到底不过是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社交鄙视链”的又一次体现罢了。本质上和原先喝星巴克的看不起喝奶茶的、喝精酿啤酒的看不起喝青岛百威的、去美术馆的看不起去KTV的、喜欢贾樟柯的看不起喜欢郭敬明的…没有本质区别。不过是这样的“鄙视链”从消费物质的层面上升到消费内容的层面。
而随着“鄙视鸡汤文”这个群体的扩大,不少公众大号倒也反应迅速,顺势扛起了“毒鸡汤”和“反鸡汤”的大旗,盘算着怎样赶在别人之前把这群“有真正文学品味的高端读者”转化为自己的忠实粉丝。但若细想起来,类似于咪蒙的“毒鸡汤”又哪里有输出了呢?咪蒙说“老了之后才懂得一些最质朴的人生真谛,比如:茫茫人海中,就数讨厌我的人最讨厌”。这和“我亦只有一个一生,不能慷慨赠予我不爱的人”是否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呢?这些所谓标榜自己的“毒鸡汤”本质上不就是包了一层外衣的鸡汤文吗?
其实文字哪来这么多分类,鸡汤也好,毒鸡汤和反鸡汤也罢,不过是人们贴上的又一个标签而已。而判别文字好坏并不在于它被贴上了怎样的标签,也不在于究竟文章有没有干货或者实际输出,而是文字中那些虚情假意的陈词滥调、毫无节制的廉价模仿、见风使舵的盲目跟从、哗众取宠的刻意极端等,这些都是因为作者本身的不真诚以及对写作的不尊重而造成。
世上本没有鸡汤文,是人们狭隘惯了,自我膨胀了,也就是有了“鸡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