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对宗教知识比较感兴趣,因为里面有很多非常科学的、高深的智慧。但是,我个人在内心也是不喜欢给自己贴上任何宗教标签的,包括佛教。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透露出来一些佛系标签的影子也在所难免。
虽然我有时候在网上写一些学佛感悟的文章,但是我从来不把自己标榜为一个学佛人或一个佛教信徒。我更喜欢做一个凡夫、做一个普通的世人。就和其他无宗教信仰的人一样(实际上我也是无宗教信仰的,只是感兴趣学习,只把宗教学当一门学科,想学以致用)。
为什么最好不要贴上佛系标签呢?
会得“佛病”
因为我发现很多信佛学佛的人,身上一身的“佛病”。接触看起来,给普通人的感觉是有种“边缘化”、“和别人不太一样”的感觉。仔细分析一下,就是“人不像人,佛不像佛”的感觉。
有不少人,有一些佛病。就是见别人说一些不太高深或是他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他就高高挂起,感觉很高深似的。又或者是有一种很刻板的,装着有涵养有礼貌,装着服务众生,无私奉献的(实际上也未必无私,如果服务众生必下地狱,他肯定不干。他还是贪图所谓的“功德”)。
有些人表面装得有多好,内在其实本性就有多坏。他们是想通过佛法来掩饰内在(或许是发现内在的习性驱动不好自己,才想学佛与度化自己)。这些其实都是世人的习气丑化了佛的外衣。
所以我分析:学佛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上述说的习气重的,有很多佛弟子甚至还不如普通人。另一类是真正具有佛菩萨的品质的人。也就是多生多世已经修得很好了, 这一世又遇到了佛法继续修学。
所以人就是人,不要想着成佛。在我看来对很多人而言,成佛就是“最大的妄想”。这辈子能保得住人身就已经很不错了。
会被视作“边缘化”
我并不是否定佛教与佛法。我很肯定佛法的伟大与智慧的高深。但是众生愚昧,加上是“末法时代”。使与佛法相关的人失去了世人们足够的认可与尊敬。现在年轻人普遍感觉“佛系”就是边缘化的人。
就现代而言,贴上佛系标签的感觉与贴上博士、研究生的标签可不一样。一个是被认为边缘化,与普通大众相比起来像是个异类。另一个是高大上的,优秀的。
学佛的究竟与究竟学佛
学佛就和当兵有点类似,有不少人是在社会上失败(很多人没考上学才去当兵)而生活太苦的人才把信佛当精神寄托。把注意力转向了所谓的“了生死”,精神主要都放在希望能在死后“出离世间苦海”上了。
这只是一种精神转移,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学佛应该是要增涨智慧,达到可以使用智慧解决问题才是王道。而不是转移精神注意力,只得到一种虚无的安慰,貌似感觉不那么苦了。
相比之下,学佛如果真正能像佛陀当初一样贵为王子,还能舍弃一切出家成佛。那才是真正主动发愿的,才是真正究竟的。
佛法是什么?
佛法其实就是一个大杂烩,融合了太多的东西,也包括一些其他宗教的东西。既有入世间法又有出世间法。不过总的来说佛法是讲要出世间的。所以信佛教的人们应该都是想出世的。所以,被在世且入世的人们认为边缘化也很正常。
正宗理想佛教(个人观点纯属虚构与想象)
所以我个人观点认为:正宗的佛教不应该把寺庙建在与世间连通的地方。也不应该接纳世间人来烧香。而应该建在与世隔绝之地。想学佛的人就要抛弃一切,到与世隔绝之地学佛,一心只求往生极乐,准备好出三界就可以了。
不过现在地球上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与世隔绝。那只能期望通过佛菩萨的法力神通来显化缔造一个空间结界,或开辟出一个小世界了。
如果还有人放不下的,有人想玩世间游戏的,就不要想着学佛,也不要出家。一旦出家就意味与世隔绝。我觉得这才是正宗佛教。
在世间的,无法出世的人们应该学习“入世间佛法”。通过智慧如何改善自身以便更好生活。而不是求解脱。入世佛教毕业了,且有心愿出世的,可以再进入“出世间佛教”学习与修炼。
(注:以上段落是个人观点,纯属虚构与想象。)
言归正传,总结我个人观点:在家学佛没有问题。重要的是返璞归真,不要在身上体现出什么佛系标签来。最好是把佛法的智慧运用在“无形无相”之中。最好不要与众生看上去不同。最好也不和别人提起佛法。如果非要说佛法也要最好换一个普通的语言词汇表达出来,而不要带有一个“佛”字。
以上是个人最新一点感悟。感悟一直在变化。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没有定性。一直在变。感谢阅读!
作者:散闲——欢迎关注散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