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起。偶遇荷。眼前豁然一亮,心情顿觉大好!随口不觉吟出:“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竟喜入藕花深处。也是平生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赏荷花。
对于荷花的喜爱,本性使然。可能因为我出生在荷花盛开的季节。父亲便给取名”莲”。第一次在课本里读《爱莲说》(周敦颐著)虽没有亲眼所见,总觉得和自己有些说不清的联系。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品性。日常所思所行,有意无意便以此鞭策自己。
我对荷花的喜爱,在于它淡雅,不吵不闹。安然与自己的生长环境中。我曾想:长年生活在淤泥中,要历经咋样的内化才能呈显这清新、脱俗的花谱!我们去看看弥嘞佛:大肚能容,开口常笑。笑得很开心,很舒展轻松。沐浴笑容中人们可以涤除一切生活烦恼。这可能就是所说的“禅”意,荷,便是给人这般感受。故有“佛前莲花”、“来生愿做一朵莲”等之说。
荷的美在于干净、清新脱俗:在于别样、直达心灵。荷的选择永远努力向上、向阳!凡是美的事物我们一致追求,可以超越时空,日益媲美!
我喜欢荷花,更喜欢身边像荷花生活着的人。公交车上,我遇见一位瘦窕白发神态温和的老大妈,看起来也有七、八十岁的模样。手里挎着包,包里装着一些粉条。显然是去超市买菜,看见大妈上车,车上已没有空座,我急忙起身让座,谁知大妈也不知哪儿来那么大劲,把我紧紧按在座位上不让我起来,嘴里还一个劲地说:“我从不让人让座,在家里也不让人照顾我,我不喜欢麻烦别人,自己有手有脚,大家生活都不容易的”。随后一路上我又几次想起身给她让座,都被同样的话语同样的动作挡了回来。其它的乘客让座也是这样挡回去。顺间,整个车厢沸腾了,满满地弥漫着正能量。大妈开心地聊起来: 原来大妈是七九五的退休职工,刚从华润超市买菜回家,平时自我管理很好,不给别人和社会添负担。
我认识一位老教师。在旅游的大巴车上,路上导游为了活跃气氛,让大家踊跃唱歌。大多人不唱,话筒便在几位大胆不怯生游客中传递,大多唱功欠佳,能听下去的也就一两首。唱者唱得乐此不彼,听者听得难受。不知谁忽然说:“话筒给何老师!”随后也有几个人在附和,只见何老师笑咪咪地一番推脱之后站起来接过话筒,说:”我给咱起《我爱北京天安门》咱们一起唱,大家说,好不好?”,“好”!大家异口同声。于是一路上大家一起开心唱完《我爱北京天安门》、再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咱们工人有力量》等歌曲。
荷花之美,在于清新、向上;有荷花品性的人勇于自新、胜于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