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浦东区一所学校的家委会的微信竞选截图在网络热传,竞选家长华丽丽的履历引起了网络的小狂欢,来感受一下:
甚至出现了有系统的家委会竞选材料,一股高级感扑面而来
网友们的反应,有自惭形秽、自黑的,
还有报复性的造句型
先别忙着下结论,我们先来看看家委会的起源,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明确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也就是,这个组织是有明确认可授权的,不是源自哪个学校哪个老师拍脑袋的决定。各城市的教育状况不同,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家委会也有很大区别,所以截图中的竞选这种现象多出自私立的外国语学校,不带有普遍性。
为什么会引起热议呢?因为比不上,而世界上这么多比不上的人,为啥单单看竞选人不顺眼呢?因为他们把他们的“高级”在你所处的公众场合高调向你展示。“低调存在”和“高调告知”,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心理体验。
而这个公众场合,不是公司,不是单位,而是孩子的学校,群体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大家的孩子在一个班,本来貌似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选家长出类拔萃的毛遂自荐,把其他家长都比成了鹤立鸡群里的鸡,顿时让鸡们感觉自己代替孩子们输在了第一个起跑线上,这种挫败感,让鸡们集体发出一些不满的鸣叫。
网络中大多引起争议的话题都是来自秀晒炫,秀恩爱,晒名牌,炫富。幸好,“高级”的父母们只是强调自身优势,多半是拿出学历和职业的优势,“诚恳”的表示愿意为班级服务,竞选宣言中大多没有提及关于财富的积累,直接炫富就显得不那么高级了。
这个世界,所有纷争基本都源于比较。从人有自主意识开始就存在全方位无处不在的比较,比较也分成两种,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纵向比较是自身在不同阶段的自我对照,这种比较是良性的,励志的,鼓励性的。
而横向的比较,是自身和他人之间的比较,往往被称之为“攀比”,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有可能造就不平衡,不平衡的另外一个词就是嫉妒。男孩从小就会公开比谁高,比谁力气大,比谁最勇敢,女孩比谁的衣服漂亮,比谁的朋友多,比谁最讨老师喜欢。长大之后比学习高低,成年后比工作好坏,比收入多少,比房子大小,但这种比较越来越隐晦,到了成人的世界里不会直接明显的出现在日常的交往中。
现实社会的比较的存在是全方位无处不在的,大到国家之间的国力威慑,奥运会金牌的数量,小到女人之间包包的牌子,男人间抽烟的牌子。国家间的比较也许会引发战争,个人间的比较也许会分出阶层。而在各种比较中,来自教育的比较更是会引发以家庭为单位的焦虑。在家长眼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了下一代的前途,想保住和提升下一代阶层的焦虑可见一斑,这焦虑感的大小取决于内心的强大程度。上升到阶层和教育,那是两个会让人欲仙欲死的话题,我们另行讨论。。(请关注下期推送“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可能性有多少?”,如果我写的出来的话。)
现在问题是大家都当鸡当的好好的,我们也知道这个世界有不少鹤存在,但井水不犯河水,鸡鹤相安无事。现在有只鹤迈着大长腿走大家跟前宣布,他颜值比我高,腿比我长,毛比我白,相信大多数的鸡们能感受到赤裸裸的阶级优越感挑衅,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小鸡的未来也将受到这样的碾压,我们没有竖起小杂毛,迈开小短腿冲过去啄他,已经体现了作为一只鸡的教养,让我们叫唤叫唤释放一下焦虑还是可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