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月亮是人类感官中最亮的天体,汉字的“明”,由“日”和“月”组成,形象而得体。人常说,离了谁,地球都会转,但离了太阳,地球却不会正常转了,因为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这样相比,太阳就显得非常重要,“万物生长靠太阳”嘛。那么月亮呢,众所周知,月亮是靠着太阳发光的,由此推论,对人类生存而言,月亮与太阳相比,似乎就强弱自知呢?其实不然。诚然,没有太阳,植物无法光合作用就会枯死,而动物(人)也无法生存。但月亮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因为月亮的潮夕作用,是地球生命从海洋走向陆地,可以说,没有月亮,就没有陆地生命,当然人类的生存也就无从谈起了。而且,月亮还是地球的天然屏障,依靠自身的吸引力清理了地球轨道上很多危机的小天体,可以说,月亮是地球当之无愧的守护神。所以,太阳和月亮等量齐观,没有轻重薄厚之分。正因为此,围绕太阳和月亮,人类在诸多领域,如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历史编制,文学艺术和风俗传统中,也无不烙上它们无法磨灭的印迹。
正因为人类对于太阳和月亮的敬畏,围绕其的传说俯拾即是,如“夸父逐日”,如“嫦娥奔月”,如“羿射九日”,如“吴刚折桂”。至于诗文,更是车载斗量。先以太阳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庄重美;“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迎新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自然美;“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是慵懒感。也许是我的孤陋寡闻,亦或是月亮的光线柔和,令人有遐想万千的空间,仿佛关于月亮的诗文,似乎要比太阳的多,言犹在耳,如雷贯耳,而且是五花八门,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亲情,乡情,友情,爱情,借月抒发,情感迥然不同。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如“醒时月多影,醉后各分散”;如“海上生明月,无涯共此时”;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一而足。借月状景,俾山川生色,叫河海增辉,托月抒情借月唁志,比比皆是。
连外国人也加入借月排遣心事的行列。“今晚的月好温柔,好像是妈妈在用温柔的眼光看着我。朦胧中,我努力睁开双眼,一行泪水,已经流在我的脸庞上,我仰视着月亮,问,是你在呼唤着我吗?"(法,魏尔伦)情发一心,令人肝肠寸断。
人们寄情太阳和月亮另外一个原因,我想是因为它们是圆的缘故吧,因为圆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如苹果,如西瓜,如盘子,如锅及屉子,如月饼。因而“团聚”是当今中国人最时髦的词语,那些遥望边关的军嫂,那些留守农村的儿童与妇女,那海峡对岸翘首天上皓月的同胞。众所周知,骨肉分离的滋味是最痛苦的。所以当代诗人艾青说“我的思念是圆的”,他还说“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
每个月的十五月亮自然都是圆的,“西瓜熟了瓤才甜,月到十五自然圆”嘛。但是,你知道吗,唯独八月十五的月亮,是十二个月中最圆,最亮的。
中秋节又一次迫临,我和人们一样,都在关注八月十五的天气,天遂人愿,据说虽然这两天北京都是雨天,至今已连续28小时下雨如注,庆幸的是八月十五这一天是晴,因而又能欣赏到皓月当空,秋高气爽的美景,又能观赏一年之中最圆,最亮的月亮,那是多么令人惬意的啊。我都能联想到,妻子摆上了苹果,,葡萄,月饼,还有那大西瓜,仰望窗外明月,虔诚地点上一柱香,念念有词,我想她此时定是想念千里之外的儿子,遥祝他诸事顺利,心想事成。在我深深地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蓦然之间,竟产生一个荒唐的想法,毕竟天有不测风云,大自然瞬息万变,如果八月十五是阴天,是雨天呢?随即又为自己的偏执与浅薄而哑然失笑,尚不如古人苏东坡豁达想得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坦然心情下,道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
何况,假设八月十五不见月,是因为浓云密布,挡住了我们的双眼,我们是看不见月,但并不代表这一夜没有最亮最圆的明月啊。因为我们看见的并不是真相,看不见,并不能说没有。而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诸如此类的现象啊。你知道吗,就连地球彼端的美国,也有一年之中最亮最圆的月,尽管也不一定是晴天。
文到此时,似乎应该搁笔了,但我意犹未尽,按捺不住狂热的心跳,还想再说两句,那就是,何必庸人自扰,心圆月亦圆,你好我也好。
2021年中秋节前夕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