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聚在果妈,初衷都是来学习怎么教育孩子,或者管教孩子,准确地说,怎么搞定孩子。但随着一本一本书地深入,我们发现,其实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要活出我们自己本来的样子,我们,要活得更像一个女人,一个妈妈,一个有温度的妈妈,一个有爱,有情感的妈妈。
于是,在果妈的推荐下,我们一群同频的书友,相距几千公里,身处不同的环境,隔着手机屏幕,一起翻开了《剩下的孩子》,这本被《出版人周刊》评价为一部不容错过的人性治愈佳作。
故事的开篇就是一个恐怖的场景,六岁的扎克亲历了校园枪击案,虽然他幸免遇难,但整个过程的惊恐和死者的鲜血给他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更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哥哥安迪,在这个事件中遇难了。可想而知,扎克的爸爸妈妈处在巨大的丧子之痛中,尤其是妈妈,整日痛不欲生,情绪几近崩溃……幼小的扎克,起初对哥哥的死亡无感,甚至有点“庆幸”,因为这个别人眼中学业极其优秀的“天才”哥哥,脾气暴躁,情绪常常失控,惹得妈妈伤心不已,所以他的离开似乎是件”好事儿”。
这就是真实的孩子,那么简单,那么直白,不带丝毫掩饰和伪装。
在这场灾难后的一段日子里,小扎克经常被噩梦困扰,“我尖叫着跑下床,跑过走廊,我什么也看不见,我不知道爸爸在哪里,好像有人在我身后,朝我过来,他要抓住我了!我绊倒在地,我爬不起来,我叫啊,叫啊!”……重创之后的阴影可能很久都挥之不去。
那么谁来抚慰小扎克幼小的心灵呢?谁来安慰小扎克呢?
小扎克自己。小扎克给自己找了一个安全的港湾——安迪的衣柜,在那里“我摊开安迪的睡袋,盘腿坐在上面。我看看四周,黑暗里什么也不易看见。只有墙角里一堆落了灰尘的毛茸茸的东西……“秘密藏身处”我对空气小声说“这里就是我的头号秘密藏身处。”…………我也把坏念头都放进放进脑子的保险柜里“封上,锁上,放进口袋里。” ”
多么强大的孩子,给自己一个容身的“洞”,让自己在那里疗愈。
慢慢地,慢慢地,扎克开始担心安迪,开始祝福安迪“你上天堂了吗,还是去了哪里呢?我问着脑海里的安迪。然而,安迪的脸消失了。唉,反正,我还是希望你上了天堂的。”
小孩子如此纯真,善良,其中的文字读起来那么打动人,那么感人至深。同时,这个小朋友又特别“高明”,面对复杂的情感和情绪,他用不同的颜色的画笔画出来,来描绘心情,将复杂混乱的情绪一层层剥离出来。
这个情节,是不是让很多妈妈们想起了绘本《情绪小怪兽》?这也是果妈常说的,看见即疗愈……要让情绪流动起来……也多像果妈带我们走过的主题,教养美育和绘画疗愈等等。
后来小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的故事,有一天,在哥哥的葬礼上,扎克在卫生间拉裤子了“这么久以来,我从没哭过……眼泪流啊,流啊,哭出来真是太舒服了。”
作为母亲,读到这里真是由衷地心疼,一个孩子独自,甚至是孤独地承担这一切,一直默默承受,最后,所有的委屈,害怕,一股脑地倾泻出来……这些文字,读起来那么感人,那么真实。
葬礼结束后,扎克还是经常去安迪的衣帽间,在那里他好像可以感觉到安迪的存在,于是扎克经常和“安迪”聊天。借着作者的文字,我们就像走进了一个孩子的内心,我们跟着他一起经历悲伤,经历害怕,经历难过,也随着他一起憧憬,一起用力地相信着善良……静静地,借着文字,我们这些成人仿佛也进入了一个单纯而又美好神奇的世界。
回头说说枪击案吧,枪击事件的罪犯在案发后不久就被警察击毙了,那枪手的身份是什么呢?他是学校保安查理的儿子。查理是一名资深的保安,在这个学校奉献了一辈子,为人和蔼,对孩子是发自内心的爱和关怀。扎卡的母亲小时候也就读这个学校,也感受过这个查理的温暖。但查理却有一个抑郁症的儿子,事发时,他的儿子失控,导致了这场可怕的事件。
可以想象,查理,一夜之间成了杀人犯的父亲,他的儿子造成了那么多家庭的痛苦,而他自己也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挚爱的儿子……他也和爱人一起经历巨大的悲痛:
查理带着歉意和诚意来向扎克家道歉“可现在站在我家门口的这个查理,不是那个爱开玩笑的查理。他的一切都不一样了。他看起来好老好老,脸上的骨头我根根都看得见。他的微笑不见了。他老婆站在他旁边,还撑着伞,可他们明明已经站在屋檐底下了,雨淋不到了。”
面对查理夫妇的道歉,妈妈选择了不接受,甚至是深深的仇恨。自此,妈妈走上了一条无休无止的复仇之路,小扎克成了“隐形人”。可小扎克隐隐觉得这样不对,他对查理充满了同情,那强大的小扎克会怎么做呢?
扎克选择了去书里寻找答案——《神奇树屋》。在这本书中,扎克找到了幸福的四个秘密:
“第一,留意身边的小事物,比如大自然里的生灵。
第二,好奇。
第三,对众生灵皆感同身受。
第四,照顾需要你的人,如果你能允许别人来照顾你,别人也会开心的。”
小扎克每找到一条就如获珍宝一般努力地去尝试,可是却一次次地无功而返,但小扎克依然没有放弃每次努力,直到最后,妈妈和爸爸终于意识到,
“我想,咱们都会想念他(安迪),会一直想着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想念他,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样,他就永远不会走,他永远都在我们身边,永远在我们心里。”
“……咱们一直以来都在各自作战,没有彼此陪伴。”
“我们……我们一家人,现在要集中精力来照顾彼此,一起疗伤,想明白如何将这失去了安迪的生活继续下去,如何才能寻回安宁。”
很温暖的结局,妈妈选择了原谅,选择了释怀,一家人又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彼此支撑,互相作伴。
人生中会有各种苦难悲苦,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却如天塌地陷。我自己读完这本书,不禁想到了中国的小说《余震》(后改编为电影《唐山大地震》),面对灾难,逝者令人扼腕叹息,但“劫后余生”的人更令人揪心,不忍。面对人生前所未有的绝望,人们究竟该怎样找回继续的勇气?即使我们普通人,面对人生种种不易和艰难,也会常常纠缠于悲痛,仇恨和原谅等种种复杂的情感之中,我们该如何选择呢?谢谢小扎克,给我们力量和希望,也让我们看到,爱,是永恒的答案。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是心中的爱点亮守护彼此的微光,无论何时何地,我都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