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在读书,所以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早已经会读书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一次,我女儿要爸爸讲故事,她把书翻到故事书中间,要求爸爸从这一页开始讲,爸爸的第一反应是说:“我们还是从第一页开始讲吧。”这时,我才猛然意识到我们都曾犯过这样的读书误区:从头读到尾。
上学的时候,老师常常会要求我们逐字背诵书里面的内容,也就潜移默化地给我们传递了逐字阅读的方法。
我赶紧对孩子她爸说:“女儿要求从哪里读就从哪里读吧。”
之后,我又仔细观察过女儿读书。有的时候,她会翻到她感兴趣的故事开始读,有时候她会从头读到尾,并且几分钟就能把50页的绘本翻完,看完后还能讲述其中的故事。
孩子天生就会阅读,挑他们感兴趣的部分读。而我们却常常会犯从头读到尾、找不到重点和读完就忘记的错误。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1 从头读到尾
我以前的阅读方法一直是从头读到尾,觉得一本书若不是逐字读完,就是没有读完全书。我用这种读书方法读小说、读工具书,结果是一本书一直读不完,工作节奏紧张的情况下,书常常读了一半就搁置了,由于没有从书中收获到知识,书还是照样摆在待读清单里,等待着下一次从头翻起。为什么下一次要从头看?因为到那时,我已经完全忘记读过的内容了。
解决方案:边问边读
改变以往的阅读方式很困难,毕竟拿到书之后,从头读到尾就不需要思考,直接翻到第一页就行,这就是所谓的低水平勤奋。更有效的读书方式应该是边问边读,读书要以读书者为中心,读书前问自己一个问题:
- 我想从这本书中获得哪个问题的答案?
明确的读书目的能够让我们更加专注,专注于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中。
2 找不到重点
从头读到尾的读书方式也容易让我们找不到重点。若不能吸收一本书的精华,就难以有收获。这本书的重点章节是哪些?章节中的重点段落是哪些?这本书能够解决我的问题吗?这都是我们需要问自己的。
解决方案:简单复述
简单复述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书籍的重点。具体的操作办法如下:
001 浏览书名页、序言、目录、摘要和索引
这能够帮助我们快速了解这本书要讲的内容。往往我们就能从书名中找到问题,并对应到目录中的相应章节。
002 把书从头到尾浏览20分钟
浏览全书的过程中着重注意作者的核心观点和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这些就是要重点阅读的段落。
当浏览完成后,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本书能够解决哪些问题,适合哪类人群进行阅读。这能够加深我们对书籍的认识。
3 读完就忘记
我去年的目标是每两周读完一本书,最大的益处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但是读过了什么,我是真的不记得了。甚至看到已读书单中的某些书名后,我都怀疑自己曾经阅读过这本书。一味地追求已读书单,已经让我迷失了方向。
解决方案:拆解输出
赵周老师的拆书法就能很好地解决我们读完就忘的问题。翻到文中的某一重点段落,按照下面地步骤进行操作:
001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作者常常是基于自己的经历讲述知识,而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经验、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同,因此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
002 描述自己的相关应用
针对这个知识点,我们曾经有过哪些相关的经历?正面的或者反面的经历都可以。
003 以后我该怎么做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制定行动计划是整个阅读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一定要具体,运用SMART描述清楚完成目标的时间、地点等。
总结一下关于读书误区的解决方案。边问边读,而不是从头读到尾;简单复述,帮我们找到重点;拆解输出,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更高效地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