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2个重点:
1. 对卓越的追求:
第一章时候我们就讲过人类发展的的基本事实就是力争卓越。
<1>人类的本性与其追求卓越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之中,人类普遍具有维护自我的强烈冲动,我们无法消灭这种冲动。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担心自己被别人看低,加上有时没有把握和自卑的情绪,使人类总想达到更高的水平,以获得补偿,变得完整。我们可以看到,环境的影响使儿童产生自卑、软弱、不确定的感觉,儿童身上的某些特质试图消除这些感觉,而这转而对他们整体的精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儿童奋斗的目标是从当前状态中解放出来、使自己达到更高水平,获得平等。儿童上进的愿望越强烈,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越高,因为他想证明自己的力量,而这种证明经常超越了人类力量的极限。由于儿童有时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支持和肯定,他们会对未来做出近乎神一般的规划,认为自己与上帝一样无所不能。这一般发生在自我感觉很脆弱的儿童身上。
<2>人们追求卓越的欲望与个体鲜明的性格特征紧密相关。
我们知道儿童追求卓越的努力具有多方向性,这些不同的方向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但因为努力的方向其实是无穷无尽的,且主要由儿童对自己的信心来决定,因此,我们不可能对其进行精准的分类。
拼尽全力超越别人的方式并不适合促进儿童正常的成长.野心太大的孩子只关注使其成功得到认可的最后结果。成功本身并不能令他们心满意足,成功得到认可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没有将儿童的勇气和恒心培养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无法确定他们任何方面的能力。训练儿童的野心并非明智之举,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儿童的勇气、恒心和自信,让他们认识到,失败只不过是需要处理的新问题,而不是阻挠前进的障碍。
【父母成长】父母应避免只用成功的结果来评价儿童,让孩子感觉到对他的过分高期待,而是应当倾向于让孩子知道父母很看重他的每一丁点的契合实际的雄心、为面对困难所作的准备和为战胜困呐所付出的努力和进步。父母要尽可能地从整体上观察孩子,给与支持,培养他们地勇气、恒心和自信,以使得儿童获得长期向上发展地内动力。
2. 追求卓越对教育的意义:
个体心理学的首要思想,即每个人的人格(儿童和成人都是如此)都是一个统一整体,它总是以个体逐步形成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但在校儿童的命运掌握在学校手里,他们之后的发展也深受学校生活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和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未来生活。学校生活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中介。一方面,学校生活有可能矫正家庭养育中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它有责任为儿童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确保儿童能顺利完成各安其位的社会赋予个体的职责。
我们总是以抽象的学校分数,而不是以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社会目标作为评价的基础。这一障碍使儿童丧失信心,因为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表现自身的优越,因而对这些活动逐渐失去了进取心。
儿童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症状和偏离正常轨道的行为问题。虽然这些症状和问题是在学校里才表现出来的,但我们不能把其根源都归于学校。从消极的意义上来讲,学校除了承担积极的教育和矫正的使命之外,还是显现早期家庭教育缺陷的试验场。
【父母成长】在帮助儿童地教育上,早期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是后期教育和矫正。父母做好早期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样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做好适应学校地准备工作,选择合适孩子发展需求地学校。学校应避免一刀切式地评价,多创造有意义地货送,发现不同个体的优势,尽可能地因材施教,让他们以合适地方式来展现自己地优越感,保持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