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
早餐点了胡辣汤真的吃不惯,除了调和味重再感觉不到特别的,这边气候闷热,适合吃清淡的,灌汤包子里面没有一点烫,
第一站开封大相国寺,位于著名文化历史名城、七朝古都开封的市中心。它既是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卓越地位和广泛影响的著名寺院,也是一座璀璨的文化艺术宝库。
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当时叫“建国寺”,后毁于兵火。
唐景云二年(711年)寺院重建,第二年,唐睿宗为纪念其以相王身份继承皇位,赐以 “大相国寺”之名,并御书匾额,习惯上称相国寺。由于是皇帝赐名,故声誉很高。
宋代,相国寺成为皇帝平日观赏、祈祷、寿庆和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被誉为“皇家寺”。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所描绘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教头结识鲁智深等精彩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相国寺在金代和元代由于战乱严重损毁,且逐渐萧条。明代,宋太祖朱元璋对相国寺多次重修,相国寺再度兴盛起来。明成化十二年(1474年)曾一度将相国寺改名为崇法禅寺,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泛滥,开封被淹,相国寺全部建筑变成一片废墟。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在原址的基础上再重建,规模远逊于唐宋。其格局基本保存至今,即在一条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碑楼、二殿(天王殿)、正殿(大雄宝殿)、八宝琉璃殿、藏经殿。寺前院东侧还建有钟楼。清时的相国寺又兴旺起来。仅常住和尚就有300多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再次决堤开封城内水深丈余,寺中建筑又遭到严重损毁。
新中国成立后,相国寺经过多次修葺,面貌焕然一新。今日寺内古建筑群由南向北,沿一条中轴线整齐排列,主体建筑正门、二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和藏经楼共五重建筑。中轴线两侧,是对称式的两列阁楼式建筑,东侧是东厢房(即东阁,或称观音阁),西侧是西厢房(即西阁,或称地藏阁)。整个建筑保持着清代风格,古色古香,金碧辉煌。每逢金秋时节,寺满黄花,城溢芬香,霜钟扣击,声震八方。
如今的相国寺作为一座弘扬佛教文化、对外开放的旅游胜地,不仅以它古往今来的盛名为人们所向往,而且成了开封元霄观灯,重阳赏菊,盆景观赏,花鸟鱼博览及各种文化娱乐中心之一,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古老的佛寺正在日益呈现昔日的风采,堪称中原佛教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直以为大相国寺是纪念哪位名人而建的,进去看了才知道它的发展史,可谓是有故事很曲折,因为是佛家圣地,进去的人多是信男善女,作为旁观好奇的我,感觉很是别扭,匆匆一圈,照相也少,虽然请了导游,每个景点都讲了,但还是一句没听清,也走吧,第二站开封府
开封府,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历代的官府中,以北宋开封府规模最为宏大,开封府是管理国都及京畿地区的重要机构,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政府,地位非常显赫。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登基前均曾执政本府,包拯、欧阳修、范仲淹、寇准、苏轼、司马光等一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曾先后在此任职。他们执法严明,清正廉洁,不畏权贵,治京有方,弘扬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气,造就了以“清廉刚毅、除暴安良”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官衙文化,也留下了许多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使开封府名扬四海,永垂青史。考虑到北宋立国167年,也就是说每位府尹任期平均不到一年。
认识开封府,只留在包公龙铡铡陈世美的传说故事中,来过了才知道开封府是管理国都及京畿地区的重要机构,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政府,地位非常显赫,难怪府衙里曾经出过那么多历史人物及故事,尤其以包龙图的龙虎狗头铡影响最深,要是现在还沿用下来,贪官还这么多吗?毕竟斯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开封府,走吧,第三站,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城西北隅,东与龙亭风景区毗邻,是以宋代张择端的名《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营造法式》为建设标准,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为题材,以游客参与体验为特点的文化主题公园。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再现了世界闻名的古都汴京千年繁华的胜景,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清明上河园,园内建设完全按照《清明上河图》人文景观仿制,置身其中,工作人员全部着古装,时不时有推木车卖烧饼,挑担子买酒,马车经过身边,各种表演杂耍小商随处可见,小贩吆喝此起彼伏,再现当时汴京繁华,游园一直到下午四点,实在累的不行了,还有几个园内节目都不看了,中午都没顾得吃饭,这会真正饿了,出去找地方补充能量
这里不得不提因为找饭店几乎走失了一位老板级队员,下车时没拿电话,因为当时车在街道不能停,等找个地方车停好了,人找不到了,他又没拿电话,向路人借电话一用,无奈这年头都叫骗子骗害怕了借不来,最后在一家饭店服务员借到电话才联系上其它队员,回来后他那个生气啊,都成我们的笑料了,这个人就是福宝,哈哈,一路笑声不断,六点半吃完饭,计划向徐州进发,估计要三个小时到,也就晚上十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