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跟着工作室的伙伴们一起阅读了陈静静老师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一书。跟着陈老师的脚步我们再次走入课堂,观察我们的学生,反省自己,发现了很多不足,感受颇多。现在我说一下本书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堂的困境及课改方向
我国当前课堂最大的困境就是中小学课堂上虚假学习、浅表学习的学生大量存在,造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断增加,厌学学生比例不断攀升。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陈老师做了研究,并提出了课堂改革的方向: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发的、自主性的内在学习动机,并依靠对问题本身探究的内在兴趣维持的,一种长期的、全身心投入的持久学习力。要走向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变革。课堂愿景: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投入高品质的深度学习;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的倾听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地发生;课堂学习的深化:以高品质学习设计培育学生高阶思维。
2.课堂观察的转变方向
陈老师提出的课堂观察观念是我本书中最受教育的地方。以前的我,跟陈老师书中所说的大部分老师一样,课堂观察是教师,主要观察教师一节课的优点与不足,不重视孩子们的感受,我们要将学生作为观察的主要研究对象,这是教师精准把握学情、反思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改变的有观察目的:从“观摩——评价”取向到“观察——自我反思”取向,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不应该聚焦与评价指教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好坏,而在于真正深入地理解课堂的生态,特别是理解学生到底如何学习的。观察焦点:从观察指教教师的教学过程到观察具体学生的完整学习历程;观察深度:从观察学生外在表象到探究学生的真实世界;深入情境:阐述学生学习的关键事件;课后研讨:根据动态学情改进教学设计。
在新学期,我将把这些收获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与学生一起向深度学习进军、成长!